当前位置:主页 > 佛学园地 > 佛学常识



净土圣贤录四编卷上 | 往生比丘第一 | 清 念纯 源度 源修、释柱 立山

时间:2021-01-14 | 栏目:佛学常识 | 点击:

清     念纯
 
  念纯大师。名智一,江西太和县郭姓子弟,母亲梦见白色莲华而怀孕,念纯大师出生时祥光充满室中。从小喜欢独自一人,并且讨厌肉类腥臭的气味。年十岁就精通佛教典籍,年十八岁考中进士,所历任的官职有“都御史”(统辖诸御史)、贵州及广东的巡抚,著作有《官箴青螺集》。年二十五岁正值弄权奸臣掌政,于是放弃官职而出家,依止丹霞大素禅师剃度出家,受具足戒于云栖莲池大师,于各地参学历经十年,发明心地,禅净并行,蒙受紫柏大师及憨山大师的印证认可,赞许为佛门的栋梁。
  明熹宗天启六年(西元一六二六年),创建南雄莲社庵,开凿四所放生池。平日专志净土法门的修持,每日课诵阿弥陀佛名号十万声。又建造鳌山寺、青莲庵、梅檀林等,以四所寺院接众教化,因此远近之人皆仰慕其道风,其道风与莲池大师相类似。著作有《禅净双修集》、《净土诗》等流传于当世,度化众生不计其数。
  清世祖顺治十六年(西元一六五九年)七月十三日午时,身体没有任何疾病,忽然告诉大众说 :“努力念佛,宏扬佛法。”说完后,端身正坐念佛而往生,时年七十三岁,僧腊四十八年。经过百日面貌如生,香气不散,后来知州罗公与地方上有地位权势的善男信女,皆希望保留念纯大师的肉身供养于莲社庵,直到今日已有三百余年,肉身仍然栩栩如生。(虚云和尚法汇二四〇页)
  评曰 :“莲宗的肉身菩萨,只有憨山和念纯二位大师,一位供奉于曹溪,一位供奉于南雄。本传初编虽有记载憨山大师,但未提及肉身还存在之事。增订《佛祖道影传》的赞文中仍然称憨山大师为禅师,而在明朝称净土宗大师的,只有莲池大师与念纯大师。赞文中说 :‘一句弥陀,四大皆空,金刚体固,景仰高风。’念纯大师的德行宗门尚且共皆景仰,莲宗尤其应当尊崇,所以特别将此传选列于本书之首,希望使大家皆能见贤思齐也。”
 

清      源度
 
  源度大师。字慈舟,河南镇平县张姓的子弟。偕同其弟放弃儒学,依止辉远明公剃度出家,不久受具足戒。一向皈心于弥陀净土,尤其恭敬信仰观世音菩萨。所居住的地方另辟设一间清净的小房间,除了香花油灯装饰之外,其供养的圣像,不论大尊、小尊,绘画的、雕刻的,金质的、玉制的,绢布的、纸张的,或者五色灿烂,或者巍峨庄严,皆为观世音菩萨圣像。而平日源度大师礼拜观世音菩萨,口中所念也是观世音菩萨,心中所观想同样是观世音菩萨,如此净念相继不断,于是感得观世音菩萨为其灌顶,而后尘惑无明顿时消失,本性朗然显现。从此精勤不懈,数十年如一日。常有很多皈依信众前来请求开示,源度大师都以净土法门教导他们,当时的士人平民都仰慕源度大师,因此皈依的人很多。从此之后,河南南阳县一带的佛法,渐渐地复兴起来。
  清文宗咸丰七年(西元一八五七年),曾经告诉弟子说 :“二八归西。”弟子们皆不解其意。咸丰八年(西元一八五八年)七月十五日,知府某人迎请源度大师启建盂兰盆会,受众人供养,并为他刺绣千佛的袈裟,还未完成时,源度大师就生病了。于是舍弃一切杂物,专持佛号,每天念佛数万声。八月十五日支撑着生病的身体告别大众,合掌颂曰 :“观音来接引,既望自归真。”到了十六日卯时(早上五~七点)往生于寺中,年六十七岁。遗嘱交代往生之后七日,暂且不要发讣文,等到某位退隐之人也往生,再一起办理丧葬事宜。(佛学半月刊第一一六期)
  评曰 :“观音大士既为源度大师灌顶,又接引往生,这是因为他对观世音菩萨恭敬信奉特别诚恳的缘故。所预知的‘二八归西’,乃是指清文宗咸丰八年八月十六日,皆二八也。然后又交代七日不要发讣文,在此更预知他人的生死。”
 

清     源修、释柱
 
  源修大师。俗姓周,江苏宝应县人。年四十一岁时,放弃家庭出家为僧,无论冬天或夏天都只穿着一件僧服,日中一食。清文宗咸丰年间(西元一八五一~一八六一年),与同参道友数人相约,经过西藏,然后再前往参访佛陀出生的国家。同参道友都不堪其苦,走到中途而折返。只有源修大师专一心志,自己一个人孤独地行走,越过山谷河流、攀登雪山,经历寒暑,直达印度。内心想要见佛,却无从问起,于是坐在道路旁边休息。忽然听到有人呼喊“江南源修”三遍,接着又说 :“佛召见 !”源修大师于是快速地随声音而去。到了那个地方则见到宫殿屋宇光明耀眼,使眼睛无法直视,源修大师于是至诚顶礼。佛坐在莲华台上,为他摩顶慰劳,赐名为“阿王”。并且问他来此做什么?源修大师以“但愿常常亲近如来”来回答。佛说 :“你在此间的缘分,尚未具足。你应该前往清凉山,建造石室五间,使参礼者有安顿休息之处,这样才可以具足因缘。”
  于是遵照佛所指示的而返回清凉山,立定志愿建造石室,既已获得佛陀不可思议的感应,更期求能得到龙天护法的帮助。后来果真遇到四川的僧人释柱,帮助他建造的工作。在数年之间,终于有五座石室,并列矗立于五个山峰上。源修大师后来端坐诵念佛号,无疾而往生。
  释柱大师。不清楚他的姓氏,生性安静沉默寡言,众人都无法测知他蕴藏深奥的道行。与源修大师一同建造的五座石室完成后,即隐居于栖霞山。清德宗光绪元年(西元一八七五年),示现些微的疾病,交代当事者,于荼毗之后,将骨灰磨成粉末作成丸状,然后丢到江水中。同时准备二百钱、酒一瓶,以及鲜花、水果、糖果、饼干少许,大众遵从释柱大师的嘱咐。当时正值严冬,搭船行于江水中,投下骨灰作成的圆团,所携带的二百钱和物品,刚好符合船夫所需求的。散完骨灰后回航,船夫问他们为何来此?于是告诉他是亡者的遗言。船夫赞叹地说 :“此人应当往生极乐净土了 !”转眼间,船及船夫都消失在江水上。(清凉山志三卷四十页)
  评曰 :“源修大师参访佛陀出生的国家,而蒙佛召见,摩顶赐名。并遵照佛的嘱咐,建造石室五座,后来果然获得僧人的协助,此乃精诚心所感召的。端坐念佛,无疾而往生,由此可知净土的行业已成就,往生极乐世界了。
  释柱大师静默寡言,石室完成后,随即隐居起来,秘密地精进修行。不久之后,示现疾病,立即交代后事,这是预知时至也。嘱咐准备的钱及物品,恰好符合后事之所需,此是他能事前预知也。在散完骨丸后回航,船夫便说 :‘此人当生极乐世界。’说完后马上消失于江水之上,或许是天神示现,稍微透露释柱大师已经往生净土的消息。”
 

清     立山
 
  立山大师。名满圆,别号无着,松江(江苏)金山顾姓的子弟。年十四岁时,父亲就出家了,内心也想跟随父亲,但因母亲仍然健在而无法成行。二十岁时礼拜父亲福本悟公为他剃发,然后前往大崇福寺受具足戒。于是长年居住普陀山或松江(江苏)一带,隐匿自己的形迹一心修行,无心迎合世间俗务。
  清穆宗同治九年(西元一八七〇年),闭关于伴山庵,每日礼拜《华严经》,遍参丛林里的僧众。清同治十一年春天,法雨寺请他出关担任住持。于是尽力经营,百废俱兴。为了专修净土法门的缘故,建筑常明庵于清凉冈的山脚下。在清德宗光绪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退职隐居于常明庵,决志要往生西方净土,念佛从不间断。教令庵内二个时段课诵,二个时段念佛,永为固定的功课。购买稻田二百二十二亩,永为常明庵大众念佛所需的资粮。
  曾经说 :“末世众生,业障深重根器愚钝,对于最上乘的禅宗见性法门,不容易契合,大悟尚且困难,何况是实证呢?只有净土这一个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自圣贤下至凡夫俗子,都可以修持,你们要严格遵行净土法门不要荒废。倘若有荒废者,非我弟子,必须会同法侣,立刻排除摈弃,不可稍有容忍隐藏。”立山大师入寂于清光绪十五年(西元一八八九年)冬天,时年六十五岁。(普陀洛迦新志六卷二十四页)
  评曰 :“年纪才六十岁,即退职隐居念佛,决志要往生西方净土。并预备修行资粮,令大众能于二时安心念佛,长久地做为固定的功课。如此自利利他,以期大众能一同往生净土。所开示的净土法门,上自圣贤下至凡夫,皆可以修持,实在是为那些自恃聪明而不肯老实念佛者的当头棒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