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开示录

 

慧律法师述

 

出版序言

前言

慧律法师简介

慧律法师开示录

 

~发佛陀之慈心,撰智慧的语言~

 

出版序言

 

宗教弘法能冶化人心,直接助益社会风气日趋正道,安住人性、提升人格、防恶止非,解决社会种种弊端,根治众生病态!

 

本社谨此恭邀,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精心编撰专书‘慧律法师开示录’,期以‘发佛陀之慈心,撰智慧之语言。’探讨人生问题,切中大众心声,使众生能从痛苦中站立,从迷惘中觉悟,则无量功德!

 

前言

 

一言足以兴邦,而佛法一言足以顿悟,一言足以解脱。

 

本人从事教育已有十多年经验,无论大学、医院、民间团体等,数百次人生哲学讲座,均有相当回应。

 

今就过去内容,包括佛法名言,伟人所说,或自行参悟,体会而得,尽皆编撰一起。俾令众生,见而法喜,顿悟人生,早脱苦海。

 

有人以欲为乐,有人以智为乐,智者爱惜名言,如同生命。愿志同道合者,早开般(念钵)若智,同登清凉岸。

 

文殊讲堂 慧律法师编撰 

 

慧律法师简介

 

慧律法师,系云林县人,于民国四十二年出生于云林县四湖林厝村,俗名林益谦。

 

法师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向学,高中时代就读台北建国中学,六十三年就读逢甲大学,偶然机缘加入逢大佛学社团—普觉社,以此因缘,法师于寒暑假参加各学佛营、斋戒学会等,乃在六十四年、于水里莲因寺,依忏云老法师皈依,法号心谦。

 

大学毕业后,法师继续深造于凤山佛教莲社净土专宗研究所,研究净土宗。六十八年,于凤山佛教莲社依煮云老法师座下披剃出家,剃度法号慧律。

 

民国六十九年,法师于高雄龙泉寺求受三坛大戒,受三年后常住台中南普陀佛学院,民国七十二年元月至七十三年七月,法师任美浓雷音寺住持。民国七十八年高雄文殊讲堂落成启用。

 

自七十四年七月起,慧律法师首于高雄国军英雄馆开讲‘死亡的艺冲’之后,旋风式地横扫全国,其中尤以七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台北中华体育馆的弘法大会最为壮观,四天内吸引九万人潮,打破了宗教界的弘法纪录。

 

慧律法师开示录

 

⊙其实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复杂的是我们自己而已。

 

⊙当你要开口说话时,你所说的话必须比你的沉默更有价值才行。

 

⊙我们要立即断然的舍弃所有一切矫饰性的虚言、妄语,我们必须明了,虚言及妄语就如同我们躲在围墙后面过活,这是使生命落入虚假及不自在的原因。

 

⊙现实的生活,便是涅槃本身的活动,两者之间,并无丝毫差别。

 

⊙但求息妄,莫更觅真。

 

⊙‘光’,对于从来不考虑它从那里来的人,也会照亮他。

 

⊙行住坐卧皆是妙道,身心动静总是禅机。

 

⊙自心如秋月何必向外驰求?

 

⊙只要识得平常心,则一切处都是道,不识这平常心,就颠颠倒倒。

 

⊙坚固心历久不变,平常心动静一如。

 

⊙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有德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地狱不为苦,不了自心为最苦。

 

⊙幸福是由分享而来的。

 

⊙不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人,绝对没有幸福。

 

⊙幸福在我家的炉边成长,而不该在别人家的庭院摘取。

 

⊙如何把握生命,这是智慧之中最大的工作,因为它是生存这个伟大技术中最难的章节。

 

⊙河流不断,然而却非原来之水并不停留,世上的人亦是如此。

 

⊙生者必灭,会者定离。

 

⊙妄想来了,就由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

 

⊙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

 

⊙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两个人同时从一个窗子往外望,一个看到的是泥土,另一个则是看到了星星。

 

⊙为了爬很陡的高地,首先必须慢慢地走。

 

⊙只要能开垦心地,要开垦世间的荒地就不难了。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机智不过是夏天的衣服,而真理却是任何季节都适穿的。

 

⊙与其发现一个真理,还不如减少一个迷惑,更能够令人聪明。

 

⊙处事大忌急燥,急燥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从解脱的人到烦恼的人,其间只不过一步而已。

 

⊙小的水壶很快就会热——这就是小人。

 

⊙慎终如始,绝无败事。

 

⊙人要是因小事就够快乐的话,就绝对不会有做大事的企图。

 

⊙众生的野心如同奔流般,绝对不会回头向后看。

 

⊙不能自制的人无法称为自由人。

 

⊙金钱是良好的佣人,也是恶劣的主人。

 

⊙金钱就像堆肥—除非散布,否则无用。

 

⊙我们为了赚钱而有头脑,为了花钱而有心情。

 

⊙不必花钱寻找快乐的人是最富有的。

 

⊙人类之德不是由他异常的努力来测定的,而是由日常的行为来测定的。

 

⊙以德胜人者荣,以力胜人者亡。

 

⊙团体的团结与否,在于每一份子是不是都能够互相包容。

 

⊙在结婚之前,两眼要张大,结婚之后,要闭一只眼。

 

⊙当你追忆往昔之时,也正是遗失现在的时候。

 

⊙爱情是盲目的,但是愈远却看得愈清楚。

 

⊙女人的舌头在她的身体中,是最后停止活动的部位。

 

⊙忠告很不受欢迎,而且最需要的都被敬而远之。

 

⊙与其用言语来装饰真理,还不如去实行。

 

⊙能够计算的爱是贫穷的。

 

⊙没有比澄然的清净自性更软的枕头。

 

⊙诚实才是道德的核心。

 

⊙只要对你自己真实,即使你跟任何人接触,也不会以虚伪来对待大家。

 

⊙只是等待著要做各种善事的人,绝对连一件都不会去做。

 

⊙经常保持谦虚,那么在你被称赞或被贬低的时候,较不会乱了方寸。

 

⊙恶就像山顶的滚石般,刚开始时连小孩子都能推动,一旦想要阻止它时,即使是巨人也挡不住了。

 

⊙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所做的坏事要比别人所做的坏事较轻得多。

 

⊙没有比欺骗自己更容易的事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想的,我们随时都要相信。

 

⊙任何的虚伪,若没有再捏造其它的虚伪,是无法站立的。

 

⊙若你一天都保持著喜悦的心情,那么你一天皆会得心应手。

 

⊙一个真正的佛门弟子必须要‘自己去了悟’。

 

⊙不要执著于此时此地,要轻易松手,放下即是,那么你的内在就会充满平静。

 

⊙做出伟大行为的人,不见得会被所有的人喜欢。

 

⊙无论何种生命—若弱、若强,若可见,若不可见,若将生,若已生—皆愿彼幸福,无一例外。

 

⊙如果我们能从狭小的自我私利当中得到解脱,进入宇宙浩瀚无边的生命,我们便能怯除痛苦,得到永恒的自由。

 

⊙对行为客观了解是改进习气的先决条件。

 

⊙造成人类的差别并不是生活方式,而是我们的念头。

 

⊙所有你不能舍弃的东西,到最后它就会拥有你。

 

⊙欺骗并不是好事,因为它减损了我们的实性。

 

⊙众生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桶里,桶口用自我的塞子堵住,最后,丢入自我的井里。

 

⊙如果想要别人了解你,你就必须先和他人站在同一位置上。

 

⊙圣人不必在心中构筑任何身心状态,也不意图去架构或摧毁任何状态。

 

⊙我执就如同流脓的暗疮,使我们受苦的就是这个‘我’。

 

⊙语言是外在的思想,思想是内在的语言。

 

⊙最清楚的观念往往因为复杂的论究而变得不明了。

 

⊙人想得愈少,就愈爱讲话。

 

⊙容器在愈空的时候声音愈大。

 

⊙当你讲得过多之时,所想的一半已不存在。

 

⊙每个人都是自己制造幸与不幸的人。

 

⊙幸与不幸就像刀子,全看你是抓住刃或柄,再决定它会伤害我们或对我们有帮助。

 

⊙运气非常不好的人可以安心,因为不会担心会有更坏的运气。

 

⊙嗔怒经常由愚行开始,而由悔恨结束。

 

⊙有幽默感的人就能享受人类的矛盾。

 

⊙若想藉著别人的安慰来解脱的人是永远不可能解脱的。

 

⊙彻底的认识了我们的无知你就会解脱,但是众生总是用更多的无知来束缚自己。

 

⊙学佛除了智慧之外还要有勇气。

 

⊙若于思惟中硬加一念知见,即是生灭。

 

⊙一切起心动念皆是多余的分别执著,因为终究会过去的。

 

⊙无常于二十四小时中皆平等的支配著一切的众生。

 

⊙知见不立知,当下即是涅槃。

 

⊙迷昧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离经一字,即同魔说;望文生义,三世佛冤。

 

⊙我们制造了幸与不幸并称它为命运。

 

⊙结婚—就是无论用何种罗盘都无法发现航路的荒海。

 

⊙心好处处好,心坏处处坏。

 

⊙这世上对某些人来说,是为了要爬升的梯子;对某些人则是为了要下降的梯子。

 

⊙因为人生苦短,所以我们并没有时间一直将憎恨及不平留在心里。

 

⊙人生就是—在不知道什么是人生之中,已经过去了一半。

 

⊙人生就像尾巴一样,长度并不重要,好才是最重要的。

 

⊙与其说人生像舞台,还不如说像角力。

 

⊙没有一种悲伤不会经由时间来减轻及缓和。

 

⊙心的痛苦比肉体的痛苦还要坏得多。

 

⊙喜悦—是内心解脱自在的表现。

 

⊙人类现在已经变成—自己所使用的道具的道具了。

 

⊙孤独是智者最佳的乳母。

 

⊙弥陀的本愿并不挑选老少善恶之人,只要有信心便可。

 

⊙信仰是人生意义的悟得,由此悟得而诞生各种任务的认识。

 

⊙永远不要安住在一个念头认为自己很有修行。

 

⊙幸福是不能求得的,只有高高兴兴地过日子以招来福气。灾祸是无法避免的,只有以不害人的心来远离灾祸。

 

⊙障碍者,如天空里的云,水里的污泥。若有障碍,则月虽明而不显,水虽清而不现。

 

⊙若知现前境界皆是梦幻泡影即真修行。

 

⊙有智慧的忍辱是一种甘露,而无智慧的忍辱是一种压抑。

 

⊙佛法不离方便法,我们要给众生无限的希望。

 

⊙圆觉的本性并没有给你任何的业障,皆因万法唯心,都是自己的问题。

 

⊙心性本无杂念,本无生灭,祗因一念妄动而有无明。

 

⊙若不强加分别一切境界,则业障就不会现前。

 

⊙爱护常住物,如护眼中珠。

 

⊙我们要远离恶缘在于事相中的习气也须渐除。

 

⊙在不同阶段中,若悟平等法性皆可融通。

 

⊙觉道不必将心求悟,但于一切烦恼处透得过,便是悟处。

 

⊙真理并不需要标签,它不是任何人的专利品。

 

⊙佛教的‘信’,其重点是建立在知见与了解上,这是由确知而生的坚心,由智慧而生的正见,并不是从盲信而生的信仰。

 

⊙佛陀的教化就好比是一条用以渡河的木筏,并不是要你执取,负在背上用的,而是要带你渡过生死之河。

 

⊙不要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形上的问题,而毫无必要的自行扰乱自己心境的安宁。

 

⊙佛教并非乐观也非悲观,它是‘实观’的。如实的观照一切世间的虚妄不实,并为你指出走向解脱、和平、宁静与快乐的途径。

 

⊙多认识一点自己的心性就多得一份光明。

 

⊙福报以及修行乃是点点滴滴的累积。

 

⊙布施不是为了众生的回馈而是为了要去除自己的贪念。

 

⊙若你去伤害别人,别人并不一定会被你伤害,反而是你自己的第八意识中产生了坏的种子而破坏了你自己的清净心。

 

⊙我们清净的本身,由于受到了无明的污染而变成了物质与精神的合成。

 

⊙只要我们一天被业报所支配,则一天不能逃出轮回转生,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切记,我们只是世间的管理者,并非世间的拥有者,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一切皆是梦幻泡影,不要执著在这虚妄不实的国度里。

 

⊙一切的现象皆是我们的牢狱。

 

⊙我们要感恩逆境,逆境就是我们的名师,是我们成就佛道的增上缘。

 

⊙当你有所求时你的欲望就永远无法得到满足,无法得到满足便会陷入于困扰的状态下,所以,金刚经云:‘有求必苦’。

 

⊙当你有很好的建言时,必须要考虑到别人的自尊。若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

 

⊙诚意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它可以改变一个人。

 

⊙学佛是让你认识人生的真理,而从我们的心里彻底的去觉悟进而透视境界,能于一切境界中皆放得下。

 

⊙若以自我堕落而做为表示抗议的武器是一种很无知的行为。

 

⊙强摘的水果不甜,强求的姻缘不圆,万事若能随缘,离解脱的日子已经不远。

 

⊙培养定力的起点是从宽恕众生,不受到别人的影响开始做起。

 

⊙讲话厚道而不苛薄者乃多福之人;讲话尖酸而锋利者乃薄福之人。

 

⊙无我就是凡是所有的事情皆以全体性的利益为主。

 

⊙我们要时时观照一切本来就是无相,本来就是缘起性空,得失只是暂时性的东西,如果你能体悟到无常就如同发现真理。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全世界就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给别人赢,自己并没有输。

 

⊙随缘就是—境来不拒,境去不留。

 

⊙心若清净无执,就能离开所有相的束缚。

 

⊙学习著不要去干涉别人你将会更解脱自在。

 

⊙我们虚妄的来到世间,重复的演这场错误的电影。

 

⊙犯错是很平凡,能原谅才是超凡。

 

⊙我们要以一颗虚空的心去做每件事情。

 

⊙当你跌倒的时候不要白白的爬起来,任何一种磨炼,都是宝贵的经验。

 

⊙禅的定义即是感性、理性、智性达到最高的平衡点。

 

⊙语言及文字只是一种表达思想的符号而已。

 

⊙心若混浊不清,你将看不到自己真正的面目。

 

⊙若你心中有一念强而有力的执著,你就没有别的空间去接受更好的意见。

 

⊙造诬者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

 

⊙强烈的分别心使你无法回光返照,整天沉迷于自我的看法当中,而形成种种妄想更使自己痛苦不堪。

 

⊙人无百岁寿,常怀千岁忧。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愈单纯的人愈能享受心的澄然安宁;愈复杂的人,愈会束缚自己于自我的牢狱里。

 

⊙生命本来就很单纯,若我们硬把它想得很复杂,那也会形成一种负担。

 

⊙佛陀是发现真理的觉者,而不是去创造真理的人。凡是能创造的东西并不能永久,因为他并不是发自本性的东西。

 

⊙文字是心声的写实,心声是文字的思想。

 

⊙人的起心动念是烦恼的根源,苦是跟随著那不停的追求妄念而来的。

 

⊙‘空’不是否认万物的存在性而是透视它的不永恒性。

 

⊙过活你自己的生命,不要狂妄,用谦虚来表现你的生命。

 

⊙平常心:无事时心能澄然,有事时心能断然,得意时心能淡然,失意时心能泰然。

 

⊙吃素并不就是代表修行,吃素是一种慈悲心的培养。

 

⊙你不用怨恨,因果从来不误人。

 

⊙佛陀是最平凡的人,因为他彻悟宇宙间永恒的真理。

 

⊙看不起人家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要摆平自己这颗傲心却很困难。

 

⊙爱你所做的一切,不要做你所爱的一切。

 

⊙念佛要以空性为主题,先放下烦恼,念佛才能专一。

 

⊙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

 

⊙不知足的人会失去你一生所有的幸福。

 

⊙修行要像滴水穿石,钻木取火。

 

⊙不要把放下当成放弃,放下是尽全力但随缘尽分。

 

⊙学习别人的经验,可以减少我们生命无谓的浪费。

 

⊙大智者恶不从口出,若一直仇视别人那只会痛苦自己。

 

⊙‘贪心’,你的嘴脸叫做贫穷相。

 

⊙不要执著在你所看到的一些较神秘或不可思议的东西,就算看到也不要管他。

 

⊙时间并没有所谓一定的定数,于每一个空间当中都可以讲现在。

 

⊙只要你说实话,就不必常常发誓。

 

⊙若于境界中强加分别即是业障。

 

⊙人如果掩盖著良心说话,那就见不到真正的光明。

 

⊙老实是一切圣贤的标志。

 

⊙常赞叹三宝使众生有信心,就如同宏扬佛法一样。

 

⊙佛教为绝对的唯心论,一切都是心的问题。

 

⊙性识周遍法界,悟道者那里都是自在解脱。

 

⊙念佛在于专而不在于多。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著傲慢。

 

⊙给你最大痛苦的人,也是你最要感恩的人。

 

⊙若内心常怀著罪恶感,放不下,此乃是修行上最大的障碍。

 

⊙时间是无常的代名词。

 

⊙如果你是个时常感觉自己很幸福的人,那么你的内心就会充满知足与愉悦,一个懂得知足的人是能够点石成金的,因为一切的奇迹都在你身旁。

 

⊙最高超的修养就是随顺众生。

 

⊙学习著相信别人,日子就会很好过。

 

⊙生命是一口气,快乐是一个念头。

 

⊙境界若起现形时,我们要先以智慧透视观照,再舍掉习气、断种子。若还是没有办法的话,那么就要远离。

 

⊙战胜者滋长仇恨,战败者于哀痛中倒下。胜败俱泯的人才是真正快乐而和平的。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仁爱才可以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具有灭一切苦的智识,才是绝对的圣智。

 

⊙你是你自己最好的善知识,没有人可以帮你背负痛苦烦恼,也没有人可以取夺你智慧的光芒,唯有你可以改变自己。

 

⊙执著是生命中最大缺陷。

 

⊙生命的主宰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智慧,而内心深处的智慧是由放下开始做起。

 

⊙我们虽拥有肉体但并不是拥有生命,真正的生命是来自那永恒的智慧。

 

⊙我们常常用自己的模式来过生活,起初我们制造了习惯,后来习惯却变成了我们的主人。

 

⊙幸福就是回归自然不假造作。

 

⊙和颜爱语的赞叹每一个众生,不出恶口恭敬至极点,将他们都当成菩萨示现,好好的保护我们这颗清净心。

 

⊙闻法要与心地相应,断除自己坏的习气,并保持秒秒安详。

 

⊙当你什么事都用平常心看待之时,烦恼就会比较少。

 

⊙不懂得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离开一切幻化的错误,当下就是觉悟。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万事不打紧,最重要的是你的心。

 

⊙悟道者纵横四海皆能通,随手拈来皆是慧。

 

⊙自在、无碍才是学佛的目的。

 

⊙若你能肯定自己,这世界上就没有人能够否定你。

 

⊙透过本性,一切的造作皆是无量妙有、任运自如,完全是第一念的自然反应,一切随缘而不变,不变而随缘。

 

⊙虽然本性本自具足,但一样要听经闻法、解行并重。

 

⊙没有分别心和执著心才是真正的苦行(悟必依智)。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当你无所求时,任何事倩都不会让你失望。

 

⊙圣人无心亦无境,境界的产生只是为了方便度众。

 

⊙般若智慧的前提乃是大慈大悲之心,若只单修慧而没有悲心的话,你的智慧中就会夹杂著傲慢。

 

⊙无明乃是由于你没有体悟到真实的圆觉法所起的。

 

⊙若心不依法修行,名为佛门外道。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学佛最重要正思惟,我们的念力就是决定业报的因,所以我们要时时观照自己的念头,不让它起业因。

 

⊙无明来自于我们的念头、习气、烦恼。

 

⊙明明是恶念的习气却误认为洒脱自在,是最要不得的。

 

⊙执著若未从实相上去磨炼是难能成就的;一切法若是理论而未去实际磨炼、体会,也只是空谈而已,如何悟后起修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业力就是我们的生死,业从无明而来,无明从念头而来,念头从不知不觉而来,不知不觉从不懂得观照而来。

 

⊙于精神上加一层错觉就是执著。

 

⊙‘变’是众生的本态,也是一种无明。

 

⊙一切的果报都离不开第六意识的思惟。

 

⊙所有的论断都不是在外而是在心。

 

⊙金钱是来让你运用的而不是让你死守的。

 

⊙人情事故会误了你一生修行的大事。

 

⊙不要浪费时间及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记住!并没有人束缚你,最大的束缚就是你自己。

 

⊙赞叹虽然是个普通平常的名词,但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似乎皆充满著生命的魔力。

 

⊙‘闲人’非等闲人。

 

⊙若落入数量、对立等观念,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业。

 

⊙当相即道,见处即真,会相归性,无不融通。

 

⊙包容异己的存在,生命才显得伟大。

 

⊙文明带给我们无穷的方便,也带给我们无穷的后患。

 

⊙原始虽然单纯,但也是最好的。

 

⊙莫执于现在的享受而忘记了将来的因果。

 

⊙佛因入慈心三昧,所以对一切众生皆可降伏。

 

⊙如果你了无牵挂的活著,没有意识到私毫的自我,只有无我的觉醒便不会引发苦了。

 

⊙吃苦是修行的助缘并不代表佛道,而是要以大智慧照破无明。

 

⊙若能发清净心,不存我见,不起法见,知是空花,即得我法二空之理。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在安详。

 

⊙一切法不受则妙用常现前。

 

⊙现在的理念思路,将影响到未来的空间。

 

⊙人由于无始劫以来受到业力的薰习,所以人性无量劫来的善种子、恶种子、无记种子皆具足。

 

⊙我们皆被无明的坟墓所埋没。

 

⊙功德智慧乃万行之初,功德智慧从无相而来。

 

⊙若你接受一切境界,境界就对你起不了作用。

 

⊙因为众生心境不同、功德力不同,所以在娑婆世界感应的东西也不同,福报不同,则业感也不同。

 

⊙清净的供养,就是尊重众生。

 

⊙修行之本就是平凡、平淡、平实。

 

⊙能放下之人,处处皆是弥陀净土,时时皆是清净佛号。

 

⊙学佛的第一理念就是要正知正见。

 

⊙透过不可思议的智慧去透视一切法的虚妄不存在性即是妙观察。

 

⊙修行要有志气,乃在于肯与不肯之间(放下即是)。

 

⊙若总是不满东、不满西,著相而修,你如何修行?

 

⊙发上品心,得上品戒;发惭愧心,得菩提道。

 

⊙人在烦恼中过、在痛苦中挣扎,在无奈中结束生命。

 

⊙复杂的宗教仪式,把佛教伟大的‘觉性教育’变成一种形式,无益于知见的启发。

 

⊙当你还有一个众生不去原谅,就不能成佛。

 

⊙我们要把生命化做功德,不要把生命拿来造恶。

 

⊙佛陀说:‘不要用对立的心态来面临这个世间’‘对立将变成孤立’。

 

⊙空性的极至就是一切法无生。

 

⊙称念佛菩萨的名号可以感召佛菩萨的清净之体。

 

⊙有因缘就要度众生,以不慈悲不度众生,只求自利。

 

⊙欲入如来圆觉妙地,当处发生,当处寂灭。

 

⊙心是念力,念念随心。

 

⊙道是在心,而不是在外表。

 

⊙无念乃是没有凡夫染著之念,而有圣人清净妙有之念。

 

⊙所有的工作若能配合觉性,则所有的工作皆是佛法。

 

⊙人若不去面对自己的缺点,就如烂疮般的,永远无法根治。

 

⊙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

 

⊙人在大部分时间中,都希望别人给我们快乐,这是一种不懂得回光反照的人生观。

 

⊙要多接近有智慧、善良的人,薰习的力量是很大的。

 

⊙常常退一步想,就接近圆融。

 

⊙菩萨道的精神就是无怨无悔。

 

⊙菩萨的伟大就是能自我处理心中矛盾的问题。

 

⊙若战胜习气成佛就有希望。

 

⊙老实念佛即是通达本性。

 

⊙一切障碍,即究竟觉,一切障碍,无不是觉。

 

⊙念念无所住,念念即是真实性。

 

⊙菩萨常提起正念而不执著于正念。

 

⊙无论遇到甚么境界皆以无相待之。

 

⊙经典的教化只是方便令我们明心见性,不是要你对文字执著。

 

⊙戒为无相名究竟戒。

 

⊙戒是戒自己,不是要你拿戒律来衡量别人。

 

⊙心既清净,语默皆如,遇缘即施,缘散即寂。

 

⊙与其能辩,不如能忍。

 

⊙宇宙乃是业力所感召而来的,而业力即是无明的产物。

 

⊙如果要解决一切的纷争,就必须要无限的容忍。

 

⊙快乐并非靠别人的施舍而来的,真正的快乐是觉悟。

 

⊙佛在心中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佛法不可思议处乃在于诚心与信心。

 

⊙境来不拒,境去不留,一切随缘,能得自在,放下即得解脱。

 

⊙百种多知,不如无求为最。

 

⊙万法自如如,云何有动静,一切的影现皆是自心分别。

 

⊙忍受逆境,欢喜接受,一切自有因果定律。

 

⊙直下承担,不要愈求愈远,放下就是。

 

⊙当你满足了生活一切基本需要之时,你会发现,你所剩下的金钱,只是一个数目字而已。

 

⊙自观即自照,自觉即自在。

 

⊙愚痴的代名词就是假设两个字,因为你不能如实知如实证,所以每件事都是假设如何如何···

 

⊙。如此就会落入一种怀疑、推测的观念当中,如蚕吐丝般作茧自缚。

 

⊙生命只是一个念头的转变,快乐或痛苦皆操纵在你自己。

 

⊙我们于分秒当中,做事都要圆融圆满,不要去伤害众生。

 

⊙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乃无造作、无爱憎、无是非、无取舍、无凡圣即是。

 

⊙世间最脆弱的人就是自尊心太强的人。

 

⊙当我对世间无求时,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文字不碍实相,见性万事皆圆。

 

⊙世间一切皆是因缘和合,了不可得,我们要当下观空。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远离是非即是纯善之心。

 

⊙若能完成佛道的无常乃是真常。

 

⊙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若见解与我相同者,与之同行;若见解与我不同者,合掌令其欢喜。

 

⊙长时间接受赞叹的人是不堪一击的。

 

⊙待人要宽、律己要严。

 

⊙禅乃融于生活中,产生无量的妙有。

 

⊙若在主观意识当中不执著,也可以变成客观;若在客观的意识当中不能包容,也将落入主观。

 

⊙只要是行利益众生的事即是菩萨行。

 

⊙了解因果者必定了解心性。

 

⊙但息妄念,别无圣解。

 

⊙我们应当勇敢诚恳的去正视自己的心念,就像在镜中看自己的脸一样。

 

⊙应以慈惠战胜嫉忿,以善胜恶,以布施胜自私,以真实胜虚诳。

 

⊙法不离当处,在这每一念中,皆是你的觉性。

 

⊙与其要控制境界,不如控制我们的念头。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最好的依靠也是自己。

 

⊙当你执著于外境之时,清净妙明的真心自然显现不出。

 

⊙本性是随著因缘而显示出来的妙有。

 

⊙生死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转变,并无真实之体。

 

⊙所有的文字皆要汇归于觉性,由觉性中开采出智慧。

 

⊙所有无量的现相界,无非不是慈、悲、喜、舍的妙用。

 

⊙佛法的真正精神,并不是在外在的宗教仪式上打转,而是来自于内在的自我觉悟,内观自在。

 

⊙要常如是观照:‘不是众生让我们烦恼,而是自己功夫不够。’

 

⊙明鉴一切境,不著一切相,离颠倒见,了知万法唯是一心。

 

⊙充满柔软心,感恩心之人,必可成就佛道。

 

⊙若于清净心中加上任何一种见(我见、法见等)束缚在某种范围内,即是无明。

 

⊙若你破坏境界,即是破坏你的清净心(境即是心),所以我们要学习心与境界调和。

 

⊙若能适应自己的心,所有的感觉皆是一种享受。

 

⊙人主宰世间皆是一种精神作用,观念问题而已。

 

⊙有智慧的人,一切现象皆是我们的善知识(看你怎么用心)。

 

⊙虽然一切皆是虚妄的尘境,但仍要对因果负责。

 

⊙最愚蠢的人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烦恼自己。

 

⊙因地心当下即是果地觉,果地觉亦不离因地心。

 

⊙意识若不停止,境界将会一直现前。

 

⊙生命的本质乃是喜悦——欢喜自在。

 

⊙悟道之人,唯心无境。任何六根的作用,皆无执著。

 

⊙在一切差别相中,当下一切平等。

 

⊙多闻并不一定能够增长道力,而是要善于观照,观照即行,才能纠正自己的错误。

 

⊙人不要落入对立的观念,若你做个批判者,总有一天你也会被批判。

 

⊙境界乃是自心或业力所变化出来的假相。

 

⊙要离开文字的执著,就要将文字当成一种真理的观照。

 

⊙若透过文字,则会产生执著文字的假相,而加层揣测、便偏离了真如。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自性本是空性,若一直强加讨论即永不得见性。

 

⊙十方三世无一处不是菩萨布施的地方。

 

⊙善于观心,必能入道。

 

⊙不要让今日的无知变成明日的后悔。

 

⊙众生受苦,正是菩萨发心的时候。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凡是从经验妄想去推测分别的皆是无明。

 

⊙凡是从自性清净心中体悟出来的才是真如本性。

 

⊙执著有如生命的休止符。

 

⊙当我们动了个念头要去伤害众生,就已经破坏了我们清净安详的内在。

 

⊙无量亿劫来皆因我们意识形态的改变而形成了六道的洪流。

 

⊙六道轮回乃于念头中,一念放不下即是六道轮回。

 

⊙当你内心起烦恼时,当处,当下就要叫它消灭。

 

⊙‘法’是一切善行的来源,是一切德行的矿脉。

 

⊙不分别、不颠倒、不执著即是本性作用。

 

⊙行蕴皆是苦,涅槃是极乐。认得此真理,踏上安详道。

 

⊙我们要调伏自己心里的起心动念,将其化为功德。

 

⊙要将执著化为柔软心,才能显出清净的境界。

 

⊙无明与业识幻化所产生的就是我们现在的世界。

 

⊙若了知因果,则会欢喜的安住于我们当下的每一分秒。

 

⊙佛陀说:‘要用一颗宇宙的心,来过你现实的生活’。

 

⊙调伏了我们的心,就等同调伏了整个世界。

 

⊙了了见,无所见,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我们要掌握因缘,但是要接受果报。

 

⊙行住坐卧总是禅,万般计较皆是空。

 

⊙有智慧之,乃真富贵之人。

 

⊙不能将一切皆归咎于因缘,人为因素还是很重要的,我们要自转因缘。

 

⊙时空的架构上,一切现象皆是自己的心所影现,造恶业,则离佛十万八千里,一念清净即如来。

 

⊙无量的喜悦及感恩,即近佛。

 

⊙菩提之法,非可修相—悟(了幻即离、离幻即觉)。

 

⊙本性自有觉悟,若强迫自己加层执著想去明白觉悟,你所觉悟的即不是本性本自具足的觉性了。

 

⊙我们要认识自己的立场,调整自己的身心。

 

⊙无牵无挂、得大自在;依法解脱,是名修行。

 

⊙摘取‘法’的花朵,让佛法的芳香,息灭你的一切痛苦烦恼。

 

⊙不要由于别人的是非善恶来影响自己。

 

⊙有时生命所呈现的是一种无奈,若你懂得透视因缘的生灭,则随时无不解脱自在。

 

⊙愿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

 

⊙如来—如如不动来度众生。

 

⊙我们要以不惜生命的精神受持真理、求法不懈,并护持正法,让佛陀教化的甘露能普洒一切众生。

 

⊙我们要常提起正念,于正念中磨炼。就如航海员一样,他方向理论虽然很清楚,但若没有磨炼的经验,也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感恩逆境,人的修行要逆境中才会更进步。

 

⊙开悟的人并不否认生灭而是当下将这一分生灭,转变为不生不灭的本性。

 

⊙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我们的本性是真的、永恒的、慈悲喜舍的;而凡夫的心却永远在变化,虚妄不实在,因此我们要从不断地观照中修正我们的心,回复我们生命的本来面目。

 

⊙觉悟,必须从心下手,修心才能悟;因为‘悟’是一个心部再加上一个吾字,这代表是用我们的心去悟,而非用身体去悟。

 

⊙众生的思想是瞬息万变的,每天都在增加或减少,改进或懊恼,因此强烈的对抗,恶缘的对立,变成一种的习惯性的错觉,时间一久,这种错觉产生了很强而有力的批判力量,就会扭曲了事实的真相。

 

⊙修行念佛是很重要的,但是‘放下’更是第一首要的功夫。

 

⊙忍辱是拥有希望的技术。

 

⊙人类于诞生的时候哭泣,活著的时候抱怨,死亡的时候绝望。

 

⊙我们如果能在每一个刹那之间,存有安详的心态;休息的时候,存养智慧与安详,内心充满智慧,没有忧虑,没有恐惧,没有私欲,没有攀缘,离开一切执著,则就能拥有统一和谐的心灵,幸福就已经在你的内心生根。

 

⊙想得到幸福,就要从真理下手;真理要从心下手,心要从悟下手,悟就要从观照无常下手。能观照无常,就有大慈悲心。因为能观照无常,就没有得失的观念;一旦失去什么,就不会感到痛苦,因为你知道这就是无常。

 

⊙心,是一个模糊,不确定的名词。加一个善就是善心;加一个恶就是恶心;加上菩提就是菩提心;加上烦恼又成了烦恼心。

 

⊙‘魔心’,叫你看什么都不顺眼;‘佛心’,叫你看什么都顺眼。

 

⊙在人生的旅途上,能够躲避痛苦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利害的‘念头’抛开。

 

⊙前夜喜悦的杯子,往往会给第二天早上带来悲伤。

 

⊙唯有彻底的经验苦恼,才能治好苦恼。

 

⊙我们在别人的痛苦中出生,在我们本身的痛苦中死去。

 

⊙受苦比死亡需要更大的勇气。

 

⊙教化人不在于多谈,行为好可以感动人心。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将扭曲的事相转正,随时观照内心,使我们的心每天都有进步。

 

⊙合理的生活欲望不是罪恶,但超出范围的私欲就是罪恶。

 

⊙我们所有的感觉、知觉、思念、行动都是燥热的烦恼之火,也因而受著种种苦恼的困扰。

 

⊙果报并不能论断你现在的善恶,好好的安住于你现在的生活,无善不为,并欢喜的接受果报。

 

⊙自尊有时会蒙蔽理性的。

 

⊙儒家谓—一日三省吾身。

 

⊙佛家云—真观照,保持秒秒安详。

 

⊙只要你知足就没有什么境界可以难倒你了。

 

⊙我们若把执著于男女感情的力量用在念佛上,必定往生极乐世界。

 

⊙要能掌握现在,才有永恒可言。

 

⊙成佛道的要件是‘柔软心’,柔软心就是无恨心、慈悲心、吃亏的心、处处忍耐的心、知足的心、不执著的心。

 

⊙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的修行,如果它的心灵并未远离贪欲与执著的话,就像想要在湿润的木头上起火一般,绝对无法达成目的。

 

⊙气质乃是发自于内心的修养。

 

⊙一切事得成于忍,能忍方名为大丈夫。

 

⊙再大的境界抵不过一个观照。

 

⊙当你用平等心行使于世间,德行即随之而来。

 

⊙我们要多创造因缘给众生,令其也能享受到佛法清凉甘露的滋润。

 

⊙我们往往用在诽谤、批评别人的时间比用在检讨及反省自己的时间还要多。

 

⊙这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看法完全相同的人,众生皆执著在自我的见解上。

 

⊙我们要放下有限,才能完成无限的生命。

 

⊙每个人的八识田中皆有一亩地,下善种,下恶种皆是自己的念头。

 

⊙修正自己的念头即是大修行人。

 

⊙事事慈悲,处处退让,慈悲喜舍,佛之行也。

 

⊙平凡乃是最不平凡的伟大。

 

⊙自在、解脱才是真正的佛法。

 

⊙我们并不是否认一切身心及外境,而是透视其一切法不可得相。

 

⊙真正的生命是来自清净喜悦的心。

 

⊙我们要于责任与义务当中发现喜悦的解脱,不要逃避境界。

 

⊙寂灭就是任何境界皆无碍。

 

⊙我们要以佛做榜样,随时回光返照,无所不施舍并宽恕大地的一切众生。

 

⊙佛是最平凡的,平凡到众生无法做到,因佛如虚空般无高无低、无上无下绝对平等。

 

⊙忏悔就是转念,将以往的恨心、愤心等皆转为清净心。

 

⊙让你造业的地方,当下也是让你造功德了生死的地方。

 

⊙大修行人不怕境只怕心,如何稳住这颗心才是最重要的。

 

⊙喜悦乃是生命的本质,我们要保持二十四小时无量的欢喜心,及无量的慈悲喜舍。

 

⊙‘无诤’,就是幸福的泉源。

 

⊙观照你的情绪,若你的情绪重复即是轮回。

 

⊙持戒真正的目的是让你解脱,而不是要你在外相上打转。

 

⊙人心不好,治安就不好,环保也不好。

 

⊙道若没有运用在你的生命上,道只是一种文字。

 

⊙观空舍执,直见真如。

 

⊙本来就无境界这种东西,众生皆是自己挖坑跳下去。

 

⊙人由于无始劫来的欲望,见相二取而产生了动,动即是念头,有念头即是妄想,妄想不断即见生死。

 

⊙拜佛念佛时若一直执著有个我在修行,也是一种独头意识的分别。

 

⊙若问道法,不离当处;若论佛法,见处即真。

 

⊙人类的生活方式离不开感性与理性的冲激,感性高则理性就低,理性高则感性就低,永远如同水火般互不相融,正因为不悟‘一切法无生’,当相即道,非内非外,不必追求,不必寻找,没有表里,无所形容,离一切相,即心即佛,所以我们烦恼不断,生死不了。深刻的体悟了一切法无生,便完成了理性、感性、智性的最高平衡点。

 

⊙所谓的无常是指因缘生、因缘灭,一切法无自性,无自性即是缘起无生,所有的得失观念皆是错觉,苦乐也是错觉。

 

⊙因为等待而有了时间观念,因为执著而有了空间观念,人总是于错觉中迷惑打转。

 

⊙若你摆平了自己,不要去分别执著,就没有所谓的是非可言了。

 

⊙如何无是非?从你自己开始。

 

⊙直心乃万行之本。

 

⊙持戒、诵经皆要与本性相应、因为所有的经典都是为了开采你清净的本性。

 

⊙一合相即是理事无碍、理事圆融。

 

⊙正邪若不立、心中自有菩提意。

 

⊙凡一切恼害我们身心的,皆是成就如来种之处。

 

⊙所有下菩提种之处,并没有所谓善或邪之处,只要善于观照,皆能入于佛道。

 

⊙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

 

⊙闭关是要你认识自己的本性,还有关闭你的一切恶业,并不只是要把身体关起来而已。

 

⊙学佛要发菩提心,才不容易退道心。

 

⊙若不了解佛法的真理,只求外在的感应,那就容易退失菩提心。

 

⊙无论修行那一种法门,都必须先具备信心,若信心不具足,在顺境或逆境现前之时就会产生问题了。

 

⊙若以菩萨心来看众生,你本身就是菩萨;若以烦恼心来看众生,你本身就是众生。

 

⊙我们要忏悔我们的意业,此乃善恶的根,若真忏悔就要忏心,若心不起念,就不会去行恶业,所谓的善恶心都在你心的一念之间,若发菩提心,念念昼夜都是菩提心。

 

⊙所谓的神通就是把内心的烦恼弄通。

 

⊙百不见,百不闻,是非心不起,妄念即不生。

 

⊙修行要盖棺才定论。

 

⊙若求大涅槃,是名生死业。

 

⊙能于无念中起大妙有是名真精进。

 

⊙真如不可薰习,本来具足,只能方便说由听经闻法中开采出来的。

 

⊙若心起恶念,就如同铁生锈般,来自于本身,而腐蚀了自我的清净心。

 

⊙法如同药物以知见为主。

 

⊙世间只有名相在打转,并无真实之体。

 

⊙待人要宽心,讲话要细心。

 

⊙心田不长无明草,性地常开智慧花,历经万般红尘劫,犹若凉风清拂面。

 

⊙信,必须智信,不可捕风捉影。

 

⊙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凡是皆有多面,不要害怕面对否定。

 

⊙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你必须看得周全,那么当快乐来时,你不会得意忘形,当痛苦来时,你也不会乱了方寸。

 

⊙众生以菩提为烦恼,菩萨以烦恼为菩提。

 

⊙佛曰:‘我净故施净,施净故愿净,愿净菩提净,道净一切净’。

 

⊙深思熟虑,培养自己定静的性格,才能担当大事。

 

⊙不要无中生有,更不要丑化他人。

 

⊙命由我作,福向己求。

 

⊙执著为生命中的绊脚石。

 

⊙要包容与我们意见看法不同的众生。

 

⊙禅心的体悟是绝对的自我。

 

⊙若一直追逐境界,则会引导自己走向迷惑与混乱,然而,若你清楚的去观照世间,真实的智慧就会显现出来。

 

⊙心存正念,以清楚的知见生活,让智慧引导你,而不要任由你的情绪作主。

 

⊙人因为工作才显得尊贵,只有牺牲及奉献才能丰富你的内在。

 

⊙一切诸法中皆有安乐性,只因我们不悟,而变为一切皆苦。

 

⊙无念即是精进,心平何劳持戒。

 

⊙心里的忧悲苦乐皆是建立在一个有我的观念当中。

 

⊙无作,即善恶平等,即不招感一切业力。

 

⊙用透视的眼光,也不否认有相,也不执著于无相的念头(无著于相,亦不住于相)。

 

⊙菩萨并无脱离社会独善其身而菩萨是要兼善天下。

 

⊙世间虽然是因缘生灭法,但也要积极的行善。

 

⊙完成自我觉悟固然重要,完成全体众生的觉醒更是重要。

 

⊙心起还同心灭,学佛要进入空观,一切法平等,不生不灭。

 

⊙佛魔体同,最大的心魔就是不平等。

 

⊙正念的下手处是要先学会降伏我慢,学会吃亏及退步。

 

⊙君子以良心为镜,学佛之人以因果为镜,圣人以本性为镜。

 

⊙文明即是无明的面纱,由无明所发明出来的产物也是无明。

 

⊙不起于坐,还得本心,只要放下,一切具足。

 

⊙急急忙忙苦苦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若将物质的欲望降到最低点,将精神领域提升到最高点即是佛。

 

⊙弓工调角,水人调船,材匠调木,智者调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乐不可极,傲不可长,志不可满,欲不可纵。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启窗日日对青山,山色青青不改颜;我问青山何日老,青山问我几时闲。

 

⊙道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作不成。

 

⊙‘时’应分秒必争,‘路’应步步踏实。

 

⊙以诚信务实心做事,以虚怀若谷心待人。

 

⊙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

 

⊙永远和你仇视的人保持距离,不要回头看你的敌人。

 

⊙风来疏竹,风去竹不留声,雁过寒潭,雁去潭不留影,故圣人,遇事心始现,事过心随空。

 

⊙无去无来本湛然,不居内外即中间;一颗水晶绝瑕翳,光明透出满人天。

 

⊙人法双净,善恶两忘;真心真实,菩提道场。

 

⊙修一切法,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令生欢喜心,不生嗔恨心,是名真布施。

 

⊙修行佛道是一条很漫长的路,在修行上将会经过无数次情绪的挣扎及起落,一个人的进步也可能会直线上升也可能直线下降,如何稳住自己的心是修行的大前提。

 

⊙成菩提的道路有三:(1)有自觉(2)具良知(3)明因果。

 

⊙要多看别人的优点,从别人的错误当中来警剔自己,以菩提道为前提。

 

⊙佛法是圆融的法门,并不是死执于某一方面的东西。

 

⊙一草一木皆有它生存的空间,人应该互相尊重。

 

⊙道力是很重要的,但必须先培养愿力。

 

⊙持戒、禅定、智慧才能离众过。

 

⊙拜山的目的是要越过你自己心中我慢的山。

 

⊙所有的事相若不透过清净的自性皆无意义。

 

⊙学吃亏,退步想,万无一失。

 

⊙随缘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若以爱做为世间的角度,爱的下降点为情,情的下降点为欲,其最低点就是占有。

 

⊙爱的升华为慈悲,慈悲的升华为大慈大悲。

 

⊙饶恕他人是最光荣的报复。

 

⊙一但真理在我们心中清晰可见之时,它就能斩断无明之流。

 

⊙业力给你一张脸,可是你自己重新塑造了另一张脸。

 

⊙人的脸是他所拥有的品性的一部分。

 

⊙佛说:‘修行须你们自己去行,因为如来只能教你们该走的路。’佛陀是发现以及指点我们解脱之道的人,这道还是须要我们自己去践履的。

 

⊙对于寻求真理的人来说,某一思想的来源是无足轻重的,要紧的是了知与如何澈见真理。

 

⊙意志是真正的精神支配作用,当你心中充满著慈悲,平等以及宽恕时,所感应来的即是无诤的世界。

 

⊙一切法中,心为最殊胜。

 

⊙人类的意志行为,决定著未来的去处。

 

⊙修行就如同调整相机的焦距,调整至正确位置之后,一按快门,即是本来面目。

 

⊙真求即是不求。

 

⊙若不著一切相,见一切境皆是至真、至善、至美。

 

⊙诸佛菩萨就如是一个磁场,我们要变成一块磁铁,才能与诸佛菩萨相应,而相应的条件就是‘慈、悲、喜、舍’。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若方寸大乱,则一切福皆不存在。

 

⊙心中有智慧之人,随手一拈,皆是财富。

 

⊙讲话过于肯定的人,往往后悔多于肯定。

 

⊙内心若不安详,幸福就无从建立。

 

⊙当你内心拥有安详即是正受。

 

⊙大修行人虽整日吃饭但不著一粒米。

 

⊙人到无求品自高。

 

⊙放大心胸看事,立定脚跟做人。

 

⊙丛林无诤就是福。

 

⊙若要完成佛性的觉悟,就要把一切众生都当成菩萨,永远不要看众生的过失,心的频率与诸佛相同,自然就是佛。

 

⊙以内在智慧为体,取外在方便为用。

 

⊙机会的创造只在于你肯与不肯之间。

 

⊙没有经过污泥的染著那显得出清净的芳香。

 

⊙往生极乐是现在的工作,而不是临命终的工作。

 

⊙记忆只是意识中的残影,不值得执著。

 

⊙清净心就包容一切道,无上无下,无高无低,身口意皆清净。

 

⊙著相而求,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

 

⊙于每一分秒的念头中,去掉执著,不怀念过去,不希望末来,不抱怨现在即转为妙用。

 

⊙生活是一种磨擦,感情是一种迷茫。

 

⊙‘禅’就是给自己留个空间好做回旋。

 

⊙若强加否认自己的缺点,更显出自己的无知。

 

⊙忍耐及沉默能解决世间上所有的纷争。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真理的追求是人人平等的,只是认知上的差别而已。

 

⊙无所住无所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依此修行。

 

⊙难忍能忍,难舍能舍,佛道近矣。

 

⊙当言语已经没有作用时,真挚的沉默似乎更有说服力。

 

⊙学佛人应该容纳更多不同的音声。

 

⊙生死大关岂是悠悠散散可以突破的。但念无常,甚勿放逸。

 

⊙人是自己制造痛苦的工厂,以烦恼为原料,而制造出生死轮回的产品。

 

⊙想要用思想和聪明来了解佛法而不去实证实修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佛法的真义。

 

⊙不以功德自居的人为真正的功德。

 

⊙忧愁可用智慧观照,透过空性将其转为慈悲。

 

⊙没有真理的灵魂有如失去色彩般,是苍白的,我们要找回这颗安详的心,才能找回我们灵魂本具的色彩。

 

⊙智慧是最好的枕头,它能使你很安祥。

 

⊙我们并不是因果的执行者,所以我们无法论断别人的对错。

 

⊙智者从师之长,愚者求师之短。

 

⊙内心所引起的境界其实都是自己的问题。

 

⊙适当的痛苦能增长修行的毅力。

 

⊙执著心是业,分别心是业,是非心是业,起心动念无非是业。

 

⊙无妄念者,即真修行人。

 

⊙但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学佛乃是学佛的觉性。

 

⊙能忍是多福之人,能舍乃最上福之人。

 

⊙容易昏沉之人要大声念佛,容易散乱之人要摄心念佛。

 

⊙理事皆不离觉性,我们要常常提起正念,不要让烦恼得逞。

 

⊙若不加任何的作意,能使心自然的进入无生。

 

⊙安住于如如不动的境界,并不要忘了自己的职责。

 

⊙修行人性相一如,在一切相中具足一切本性,能运用一切法。

 

⊙若用烦恼心期待开悟则永远不悟,放下即是。

 

⊙昨天是张兑过现的支票,明天是个不可预知的未来,而现在呢?现在只是不实在的一种观念。

 

⊙如果你有一把锤子,你可能把它拿来做许多不同的用途,所以,我们不能只凭一双眼睛来看许多事物。

 

⊙如果我们是一个有智慧的人,那么一切的烦恼都会带来觉悟,就连一切的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其价值与意义。

 

⊙若你平等了你的心,你就平等了一切。

 

⊙用讨厌或排斥境界的方法修行,那是不究竟的,你必须要超越境界。

 

⊙佛教是最积极解脱的生命观,虽对未来抱有希望,但所有的希望当下也汇归到空性。

 

⊙开悟的人想要有事都很难,凡夫想要没事那更难。

 

⊙只要不著动静声尘的作用,所有的音声,皆不碍我们的闻性。

 

⊙我们必须突破意识的观念,放下错误的标准性,因为每个人都会自己订出一套标准,跟自己看法不同的就是敌人而加以排斥,这都是由意识造成我们内心的一种主观标准,如果不能突破,就会一直生活在意识的阻碍里而痛苦不堪。

 

⊙当你用手指指向别人的错误时,有三只手指是朝向你自己。

 

⊙若能找回我们内心的平静,就可以不必依靠外境,也过得很快乐。

 

⊙我们内心的磅秤是要拿来秤自己,秤看看自己有几两重;如果拿去秤别人,我们就会为了别人而烦恼。

 

⊙道就在你心中。心能自己做主就是道,心不能自己做主就叫外道。

 

⊙施即是受,施比受更有福。

 

⊙人生世间皆是一种‘潜在意识’所幻现的。

 

⊙驯服野象最好的方法是用轭将它和一头已经完成好训练的象栓在一起,所以要改变我们的习气,好的环境和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忏悔包括改过。

 

⊙跨最大步的人,并不一定是走得最快的人。

 

⊙人世最甜蜜的欢乐只不过是痛苦的粉饰。

 

⊙修行勿弄巧妙,巧妙抵不住无常。

 

⊙生命原是一个整体,如果一定要强使某一方面脱离另一面,其结果一定是苦恼的。

 

⊙悟道的人,时时皆享受著喜悦、明澈、清净的永恒生命。

 

⊙人可凭他的意志、决心以及今生的行为去改变他的命运。

 

⊙有智慧的人,在必要的情形下,会改变自己的意见;但是愚蠢的人,却永远固执己见。

 

⊙愈聪明的人,就愈会低头向别人学习。

 

⊙凡人的心识犹如焦点没有调整好的相机般,是没有对现实或真理有明确清晰的影像。

 

⊙人类并不是因为吃得下东西才能活下去,而是因为消化才能活下去。

 

⊙满足是穷人的银行。

 

⊙一旦被愤怒摆布,自己就不能称得上是人上人,因为人只有在冷静的时候,才有思虑作用。

 

⊙最糟糕的不是跌倒,而是跌倒以后还一直坐在地上不肯起来。

 

⊙痛苦不是加诸于人类身上的灾害,而是人类耕种的田,因为它会让你有更多的收获。

 

⊙如果你有指责别人为恶的时间,那么你还不如去做一件善事较好。

 

⊙痛苦是一条秘密通道。

 

⊙一个人如果不能拥有‘善良’这门学问,那么他所拥有的其它学问都是有害的。

 

⊙生命里的难能可贵,就是生活的平常。

 

⊙了解一桩事便是从一桩事中解脱出来。

 

⊙无聊寂寞是平凡人的象征。

 

⊙障碍是为了使人超越而设计的。

 

⊙我们要做自己的明灯,要做自己的依怙。

 

⊙智者每日皆检讨反省自己的言行;愚者每日皆困扰打转于他人的言行。

 

⊙一切的争论以及辩白的后面皆存有惧怕的存在,惧怕向别人甚至惧怕向自己揭露我们的本来面目。

 

⊙不应用智慧的人是一个固执者;不能运用智慧的人是一个傻子;不敢运用智慧的人是一个奴隶。

 

⊙我们知道的越少,我们的怀疑越多。

 

⊙虚心的接受错误便是胜利。往往错误最多的人,是那些犯了错却不承认错误的人。

 

⊙喋喋不休的人,像一只漏水的船,每一个搭客都想赶快逃离它。

 

⊙人类的大部分烦恼,多由‘假如’二字产生。

 

⊙快乐好像香水,当你将它洒在别人身上时,你总会沾上几滴。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盏灯火。

 

⊙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中欺骗某些人,你也可以在某些时间中欺骗所有的人,但你却不能在所有的时间中欺骗所有的人。

 

⊙争辩并不能带给你任何的胜利,只是一种伤害的开始。

 

⊙不轻易发怒的人,大有聪明。

 

⊙坦白最容易博取别人的了解。

 

⊙慈悲与智慧兼备,就像宝石之于金属,两者互为衬托,而益加显出光彩。

 

⊙布施及积善才是你银行帐户里最佳的保障。

 

⊙天才是带著自己的灯火,并寻出自己的道路。

 

⊙我们有一个灯笼引导著我们的脚步,那便是经验的灯笼。

 

⊙处顺境中必需谨慎,处逆境中必须忍耐。

 

⊙智慧是由听而得,悔恨是由说而生。

 

⊙美而无德,就好像失去了香味的花一样,虚有其表。

 

⊙每个人最大的弱点,是在于他自以为自己是最聪明的。

 

⊙惟有藉著「宽恕’,我们才能从这座‘牢狱’中释放自己。

 

⊙思想是个雕刻家,它可以把你塑造成你要做的人。

 

⊙慈悲和友善,永远比愤怒和强暴有力。

 

⊙一个人真正重要的是真实的品格,而不是自我塑造的假人格。

 

⊙赌博就是甚么时候停,什么时候赢。

 

⊙人们总是在心中创造一些不必要的想像而产生不必要的束缚与恐惧。

 

⊙成功是以辛勤工作的面目出现的,没有人会把成功放在银盘上端给你。

 

⊙成功往往不是完全决定在天才,资源或脑子,而是成功者的态度。

 

⊙要救一个正要陷人流沙的人,我们首先一定要站稳自己。

 

⊙交谈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但独处却是天才的学校。

 

⊙有些人终生向幻影追逐,所得也只幻影似的满足。

 

⊙有理想但缺乏行动之人,等于只有翅膀没有脚。

 

⊙一知半解,适足歪曲真理;而不知不解,则根本不懂得真理。

 

⊙恶习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织其中一根线,到最后却无法弄断它。

 

⊙发现真理而不受持之人,如同一只蝙蝠,虽然它的眼睛能分辨太阳,但却不喜欢在阳光中。

 

⊙嫉妒是扩大细小事物的一面放大镜。

 

⊙沉默是一种卓越的会话术。

 

⊙当你把别人的权利拿到脚底下践踏时,我已经比他更卑下了。

 

⊙热中名利者的本质,不过是梦的影子。

 

⊙纯洁的思想,可使最微小的行动高贵起来。

 

⊙执拗的人并不拥有意见,而是意见拥有他。

 

⊙人只要往好处想,命运的轨迹就会往好处走。

 

⊙‘时间’是最伟大的解决者。

 

⊙那些最不会受诽谤中伤的人,通常都是那些最不逃避它的人。

 

⊙自己之过失,不必遮掩;遮掩不住,又添一短处。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赠人以言,重如珠玉;伤人以言,甚于剑戟。

 

⊙蜚短流长,爱传是非之人,装成好像有百种眼神一样锐利的目光,其实只有像蝙蝠一样盲目。(蜚短流长指造谣生事。蜚ㄈㄟ)

 

⊙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你应怎样待人。

 

⊙引起大爆炸的原因,通常只是一个小小的火花。

 

⊙懒惰等于将一个人活埋。

 

⊙以智慧美容自己的女人,永远都不会丑。

 

⊙自己反省得愈多,也就愈容易原谅别人。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真正的运气并不在于拿到了赌桌上最好的牌,最幸运的是那知道应该离座回家的人。

 

⊙我们的心应依循善良的法则作活动,并以真理的原则作轴心。

 

⊙最丰满最好的稻穗,最贴近地面。

 

⊙我承认我是世界上最懦弱的人,因为我不敢作任何一件恶事。

 

⊙我们常常透过自己有限的知见和错误的观念来看周遭的一切,因此看不到事物的本然面目。

 

⊙用任何敌人的伤害也不会比一个人思想上的贪欲,嗔恨和嫉妒来得如此之大。

 

⊙学会管理你的时间,你就不会成为时钟的奴隶。

 

⊙不要老是‘猜想’别人会怎么评价你。

 

⊙世界上最小的包裹就是把自己包裹起来的人。

 

⊙左手做的好事,不必让右手知道。

 

⊙追求幸福是一种弄巧成拙,那些一生都在找寻幸福的人是永远不会找到的,因为,幸福是一种内在的感受。

 

⊙欢笑是一个礼物,可以跟所有的人分享。

 

⊙佛法是这个沉沦在无明与不安的世界,一道最高智慧的明光。

 

⊙错误的知见是永恒的牢狱。

 

⊙如来所有性,即是世间性,如来无有性,世间亦无性。

 

⊙渴爱之灭,是心解脱;不著大善,名大功德。

 

⊙在人生痛苦的生活里,只要凭著返归本心,便可于现世中达到解脱。

 

⊙因智慧故,不住生死,因慈悲故,不住涅槃。

 

⊙一切诸世间,生者皆归死,寿命虽无量,要必终有尽?

 

⊙解大涅槃甚深义者,则知诸佛终不毕竟入于涅槃。

 

⊙涅槃之有,皆非相对的有无之‘有’,常与无常之‘常’,而是一绝对的超概念的真常之‘常’,妙有之‘有’。此一真常妙有的深义,即‘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越钻牛角尖的人,越使智慧闭塞,越障蔽真如法性,此人将陷于烦恼之网,并且会把整个心灵世界搞乱掉。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最高的真实是空,它超越语言与思惟。

 

⊙语言的虚构依空性而消灭。

 

⊙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不通过其他各物而被知,它是静寂的,没有依语言的虚构而来的论究,它脱离思惟,超越种种性质,这是实相。

 

⊙业不亡则生死不尽,生死不尽则轮回无穷。

 

⊙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其心能离我慢,顺得涅槃。

 

⊙涅槃是人生最后的归趣,绝对最高的理想,且又是解脱安稳的境界,常住不变的实在,更是释尊所大彻大悟之究竟真理,为全体佛教的中心思想。

 

⊙人人尽有光明在,用时不见暗昏昏。

 

⊙若能超情离见,决定去缚解粘。

 

⊙无病是最大的利益,信赖是最佳的亲属,涅槃是最优的安乐。

 

⊙清净自活是佛陀非常宝贵的教训。

 

⊙以不来之相而来,以不见之相而见,名之曰空。

 

⊙圣人并不是被大多数人赞叹而伟大,圣人是因为彻底的了悟自己的这颗心而伟大。

 

⊙女人,若不变成一个非女人(经过很大创伤)的人,就无法得救。

 

⊙佛法非遥,当下即是。

 

⊙解脱妙味不独饮,安乐妙果不独证。

 

⊙若知顺乎自然之理,便亦自然得知佛恩,得知师恩。

 

⊙与其死记经典的词句,不如把书放下,自己静静地反省,观察四周围的一切包括生活的波浪,内心的苦恼和种种起烦恼和苦的原因。

 

⊙涅槃,是一种不能以任何方法来描述的特殊心境。

 

⊙涅槃不创造,也不被创造。

 

⊙烦恼的除灭,必先离欲。

 

⊙人所妄执的一切事物,比火更危险。

 

⊙大彻大悟的圣者,在他们的眼里,生和死是同样的意义。

 

⊙一个缺乏智慧的宗教,或智慧性质不很高的宗教,是不能升华其信仰者的文化水准的。

 

⊙诸佛以涅槃为极乐。

 

⊙见性人,大用现前,不存执则,活捉生擒,不劳余力。

 

⊙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

 

⊙杀人与战争,永远都是一种罪恶。

 

⊙若生死中有佛,便能无生死,若知生死即涅槃,便无生死可厌。

 

⊙若生无苦,死亦无悲。若贤见道,悲亦无悲。

 

⊙如果有人认为学佛是一件辛苦的事,这样是不对的,因为六道轮回比学佛更辛苦。一个人无论寿命多长,都应该不厌倦的学佛,要以学佛为乐才对。

 

⊙把热心于俗事转为热衷于佛法,即能转烦恼为菩提。

 

⊙体生死即涅槃,名为定。达烦恼即菩提,名为慧。

 

⊙安禅何必用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愚心贪自缚,不求度彼岸;贪为败处故,害人亦自害。

 

⊙学道而不知先后,说理而不分本末者,是名邪见。非唯自误,兼亦误他,可不慎哉!

 

⊙修道之人,切莫外求,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有求皆苦,忘心即乐。

 

⊙不得站在路上。不行,终无到家日子。不得牢执不放。不舍,终无成就菩提。

 

⊙做工夫,最要紧是个切字。当知切之一字,不愁不到古人田地。

 

⊙自心即佛名正信,心外取法名邪信。

 

⊙执成病,著成魔,生心动念即乖法体。

 

⊙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无大无小,无生无灭,非住非动,不进不退,犹如虚空,无有二法。

 

⊙妄心在有著有,在无著无,常在二边,不知中道。

 

⊙佛法多门,修心第一,佛称大觉,觉即是心,故知离此心外,无佛可成。

 

⊙心与空相应,则讥毁赞誉,何忧何喜?

 

⊙一念净心是道场,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碎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

 

⊙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身第一方。

 

⊙人间五欲事无涯,利锁名缰割不开,若把利名心念佛,何须辛苦待当来。

 

⊙修行,先须克己惠物,下心于一切,然后视金帛如粪土,则四众尊而归之矣!

 

⊙不见一法即如来,是则名为观自在。

 

⊙直心正念真如,正念即是无念,能观无念,可谓向佛智矣。

 

⊙观一切音声,如风过树,观一切境界,似云浮空。

 

⊙无去无来本湛然,不居内外及中间;一颗水晶绝瑕翳,光明透出满人天。

 

⊙只有会哭的人,才懂得笑。

 

⊙当你不缺少甚么时,你已经开悟了。

 

⊙禅不是离开生活,而是醒著生活。

 

⊙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此灭。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心不附物,物岂能碍人。

 

⊙那个生死业根,只在汝一念生灭之间。

 

⊙迷时爱欲心火,心开悟理火成灰,灰火本来同一体,当知妄尽即如来。

 

⊙心如即是坐,境如即是禅,如如都不动,大道无中边,若能如是达,所谓火中莲。

 

⊙佛法虽奥妙,不出平常心。

 

⊙能幽默自己的人比较懂得生活。

 

⊙师父的伟大之处,在于赞叹之中已指出弟子的错误。

 

⊙只是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永寂如空,毕竟清净,自然解脱,得大自在。

 

⊙夫放逸是众恶之本,不放逸乃众善之源也。

 

⊙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憎爱,无凡圣是谓平常心。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即是道。

 

⊙见性成佛不困难,只要无憎爱,即可洞然明白。

 

⊙向下扎根的树木,不怕不向上开花结果。

 

⊙固执的人用不著对他多费口舌,失败的教训会叫他回过头来找你。

 

⊙命自我造,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离自性。

 

⊙宗门以何法治妄心?曰:以无心法治妄心。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缘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勇者提得起,智者放得下。

 

⊙常观察他人过失的人,终会成为自己堕落的亲因。

 

⊙停止一切造作和努力,不要东搞西搞,松松坦坦的放在那儿就对了。

 

⊙善因招善果,种粟不生豆,大福德人修,大福德人受。

 

⊙心为法界之家,亦为涅槃之宅。

 

⊙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灭即出三界。

 

⊙诵习千章,不如一行。

 

⊙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

 

⊙是非两亡,能所双绝,斯绝亦寂,般若现前。

 

⊙不高己德,不嫉彼能;自察于行,不举他过。于一切处,悉无妨碍,自然快乐。

 

⊙忍辱第一道,先须除我人;事来无所受,即真菩提身。

 

⊙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一个幻躯有几日?为他闲事长无明。

 

⊙如今但向无中栖泊,即是行诸佛路。

 

⊙花开花谢春不管,水暖水寒鱼自知。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不学佛人,来时欢喜去时悲,空向人间走一回。

 

⊙开悟的人:我真的一无所有,连立锥之地亦无。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舍之又舍,以至于空。

 

⊙于一切处无处,即是法处即是道处。菩萨观一切处即是法处。

 

⊙定就是平衡与安祥。

 

⊙纵你学得多知,勤苦修行,草衣木食,不识自心,尽名邪行。

 

⊙千圣一心,万古一理。

 

⊙不用舍众生心,但莫污染自性。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之过,便伤天地之和。

 

⊙无妄想时,一心是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不视恶生嫌,不观善勤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学道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不识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块。

 

⊙根深则叶茂,性明则道成。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返回[广州华严寺网-般若文海]首页 | [繁体版]



 
广州华严寺网 Copy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