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法门

 

文珠法师讲述

1990年于香港九龙梁显利中心

 

一、观世音菩萨的来历

二、观音菩萨的性别

三、观音菩萨圣号的含义

四、观音菩萨修证的法门

 

观音菩萨法门,即是楞严经中的耳门圆通。属于二十五种圆通之一,是一种特别而又殊胜的修证方法。文殊菩萨在楞严经选择圆通时说:‘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可见此法门是何等的殊胜!由于太殊胜,并非一般初学佛,或善根浅薄的人所能修证,是以释尊为应众生种种根机,而说种种法门,或大或小,或显或密,或渐或顿,或权或实,所谓法门无量,皆为众生而设。耳门圆通,是无量法门中最殊胜的法门,可以说是成佛的法门,但并非绝无仅有的法门。因为,耳门圆通,是观世音菩萨所说自己修证的法门,亦是古之观音如来所传授的法门,故耳门圆通,又名观音菩萨法门。

 

但此一观音菩萨法门,并不是近日邪知邪见的人所说的观音菩萨法门。邪人所说的观音菩萨法门,是循声流转,向外攀缘,为声困扰,为魔所惑的邪门。而耳门圆通,是观世音菩萨,弃生灭,守真常,旋闻机,闻自性,音性圆销,灭音圆闻的法门。本人诚恐不懂佛法的人,被人愚弄,鱼目混珠,或为邪说所惑,故今天特别提出讨论,以正视听,以辨真伪,以析邪正。但内容比较深入难懂,不像讲故事、说笑话那么轻松动听,希望各位留心谛听,不明之处,请于提问题时,提出讨论。

 

耳门圆通,既然是观音菩萨,亲自修证的法门,亦是观音菩萨亲自宣说的法门。那么,我们在理解耳门圆通之前,首先应该了解观音菩萨的来历与性别,及其得名之由。相信,这是各位所想知道的。

 

一、观世音菩萨的来历

 

观世音菩萨,虽然与娑婆世界众生特别有缘。尤其是中国浙江一带,几乎无人不知道观音菩萨,所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即使是美国人,知道有Happy BUDDHA的人不少,但知道有观音GWANYIN的人更多。可是观音菩萨,却是远在十万亿佛土以外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一生补处菩萨。现正在辅助阿弥陀佛教化众生,无量劫后,阿弥陀佛于上半夜入灭,观音菩萨,即于下半夜成佛,号普光功德山王佛。

 

其实,观世音菩萨,早已成佛,名正法明如来,因大悲心切,愍物长迷,故带果行因,现菩萨身,助佛转轮,何止辅助阿弥陀佛,亦助十方一切诸佛。释尊降籎娑婆,观音菩萨亦于娑婆世界,印度南部的普陀洛伽山,示现道场,助释尊转法轮,度众生(见华严经)。

 

及佛法东来,观音菩萨又在中国浙江南海普陀山,建立行化道场。据说南北朝时代,大约梁明贞年间,日本有一位名慧谔和尚,到中国求佛法,于五台山朝礼文殊菩萨时,看见一尊观音菩萨圣像,清净庄严,非常喜欢,欲请回日本供养,又恐主持不允,结果不与而取,立即买舟东渡,欲回日本。当船行至浙江舟山群岛,新罗礁附近,忽见海中出现无数铁莲华,阻挡船只,不能前进。如是三日三夜,船只不能通过,因此祷告菩萨说:‘假使日本众生,无缘见您,当随所向,弟子即于该处,建立精舍,供奉圣像。’祷毕舟行,竟至潮音洞边停下。当时慧谔和尚,弃舟登山,见一渔翁,说明来意,渔翁大受感动,将房舍让出,供奉观音,名‘不肯去观音院’。慧谔和尚亦成为普陀山第一代的开山祖师。由是可知,观音菩萨大有来历,何止是一生补处菩萨,而且是佛道中再来的菩萨。何来籍贯之有?

 

二、观音菩萨的性别

 

观音菩萨,既然是从佛道中来的菩萨,早证佛果,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何止是以三十二应身,化度群迷,同时以十四无畏,四不思议施于众生,则其性别,说是男是女,是凡是圣,是人非人,皆无不可。瑜伽焰口中的面燃大士,便是观音菩萨所现的鬼王身。然则,又岂可仅凭凡夫妄念,测度菩萨的性别?当知凡夫境界,未出轮回,为时空所困,处处执著,因此见有男女、人畜、凡圣、甚至善恶好丑种种对待之法,若能超越时空,脱离轮回,悟归佛性;佛性平等,绝对待,谢是非,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何来生佛之分,凡圣之别?圣凡都无,生佛一如,遑论性别矣!

 

所谓性别,只是凡夫之人,妄想执著的假名假相而已。为佛弟子,不知会相归性,破妄显真,反而固执性别,妄论高低,甚至重男轻女,实不应该。维摩经中,有一天女散华,华至菩萨,即皆坠落,及至大弟子们身上,便著不坠,身为佛之大弟子,满身皆花,实在不雅观,于是众大弟子,皆用神通,力谋去花,但华终不去,于是天女问舍利佛,何故去花?舍利弗答:‘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天女说:‘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分别,是则如法。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于是,展开一番辩论。

 

舍利弗心想,女辈之流,有此辩才见识,真是不容易;既有如斯辩才见识。又何必作为女辈之流?因此说:‘汝何不转女身?’天女答:‘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天女言:‘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即是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女反而自己化身如舍利弗。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转而为女身。’天女说:‘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人,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即时天女还摄神力,舍利弗还复如故,天女问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舍利弗言:‘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天女言:‘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最后维摩居士语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所现,教化众生。天女仅供养九十二亿诸佛,成就菩萨游戏神通,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便可随意现种种身,教化众生,何况观音菩萨,久证佛道,当然更能随意,现男身,现女身,甚至现十二类众生身。故法华经说:‘应以何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至此,各位对于观音菩萨的性别,应该有所认识了?

 

三、观音菩萨圣号的含义

 

菩萨之所以称名观世音,可从其因中修证,及其果上施化两方面来说明。若约菩萨因中修证而言,‘观’是菩萨能观之智,‘世音’是菩萨所观之境,在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说自已在因中修行,久远劫前,得值观音如来,蒙观音如来教以‘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依之修证,从耳根闻性本觉的理体,起始觉妙智,观三种世间所有音声,皆唯心所现,故不循声转,反观闻声之性,入流亡所,解六结,越三空、终证圆通,故得古之观音如来授以观世音号。

 

若约果上施教论,则‘观’该是菩萨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世音’是世间众生称念菩萨圣号的音声,或求救的音声。如法华经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是能救能度的人,‘世音’是所救度之机,能所不二,机教相投,谓之观世音。

 

至于菩萨的意思,译名觉有情。据自利释,觉是菩萨自觉之心,有情是指菩萨的本身,身为菩萨,并非泥塑木雕的偶像,而是与一般人一样,具有知情意精神活动的高等生命。不过一般人在迷,菩萨在觉,故一般人是迷惘的人,菩萨是觉悟的人而已。所以菩萨是芸芸众生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圣者。

 

若据利他言,觉是指菩萨所证的觉道,有情是被菩萨所教化的众生。人之所以被称为菩萨,原因是此人能于觉悟真理之后,本乎同情心,正义感,运悲启智,深入社会,以斯道,觉斯民,解除人生的迷惘,促进人性的觉悟。如果综合自利利他而说,觉是上求佛道的自利功德,有情是下化众生的利他行为,人能上求佛道之觉以自利,又能下化有情以利他,自利是智,利他是悲、悲智双连,自他兼利,故名觉有情,亦即是菩萨。

 

不过菩萨,有凡夫菩萨,圣人菩萨,及佛菩萨之别。位居凡夫,得闻大乘佛法,因而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但初发心,功德未深,烦恼未除,虽有满胸热情,但为境所牵,未能与宏愿相应,谓之凡夫菩萨。若已久发菩提心,久修菩萨行,断烦恼,了生死,分证佛道功德,甚至分身无量,在诸佛前助佛教化,绍隆佛种,名真佛子,常为诸佛所称赞,名圣人菩萨。亦是名符其实的菩萨摩诃萨。若然三觉圆,万德备,早成佛道,但悲愿深切,愍物长迷,倒驾慈航,随流九界,现种种身,说种种法,度种种众生,如观音菩萨,过去成佛,名正法明如来;文殊菩萨,过去成佛,名龙种净尊王佛;维摩居士,过去成佛,名金粟如来。而佛弟子中,须菩提过去成佛,名青龙陀佛;央屈摩罗,过去成佛,名一切众生乐见如来;舍利弗过去是金龙陀佛,此皆是佛界中的菩萨。观音菩萨既然早已成佛道,当然亦是佛界中示现的菩萨。

 

四、观音菩萨修证的法门

 

观音菩萨修证的法门,是从耳根闻性下手,终于反妄归真,觉悟成佛,因名耳门圆通。在未研究观音菩萨修证耳门圆通反妄归真之前,让我们首先了解众生迷真起妄的过程。关于众生如何迷真起妄,又如何反妄归真,在楞严经中有详尽的说明,现在限于时间,仅作简单的介绍。

 

众生本具佛性,圆明遍照,无能所,绝对待,超越时空,谢绝生死,纯真无妄,自由自在。奈何众生,从无始来,一念不觉,为无明所惑,妄见能所,所谓一念不觉生三细,亦即是无明熏真如,将白净无垢之识心,变为生灭与不生灭和合的第八阿赖耶识,成为第一灭结。

 

再由三细长六粗。因无明障蔽真智,不能了解三细中的能见相、及所见的境界相,唯心妄现,而知见妄发,引生第七识分别的智相,属于俱生我法执,成第二空结。

 

能所相对,发妄不息,分别不已,是六粗中的相续相,属分别法执,成第三觉结。

 

知见转深,对境执著,取舍不已。因境牵心,故由明暗通塞等十二种妄尘,黏湛发见、发听、发嗅、发尝、发觉、发知等种种心理反应;因心取境,故由见精映色,结色成根,听精映声,卷声成根,乃至知精映法,揽法成根,遂有六根之形成,属俱生我执,是六粗中的执取相,为第四根结。

 

六根既成,取境不已,引生六识分别,内见有我,外计我所有,是六粗中的计名字相,属于分别我执,成第五静结。

 

众生不知我法俱空,内执实我,外执实法,六根终日攀缘六尘,起贪嗔痴之心,做杀盗淫等业,是六粗中的起业相。由业感果,遂有众生、世界、业果等三种相续。自此,身被业系,苦不堪言,是六粗中的业系苦相,成第六动结。

 

若想反妄归真,破五阴,解六结,灭无明,证法身,当于六根中,选择一根,作一门深入。如能‘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见楞严经)因此十方微尘诸佛,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阿难未明,问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又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又说:‘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由于阿难未明‘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更未明‘六解一亡,舒结伦次’之理,佛即于狮子座上,取天华巾,于大众前,伦次绾成六结。巾本无结,喻众生真心原无障碍;巾绾成结,喻众生迷真起妄,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遂成五阴六结,根局于尘,生死轮回,不得自由。

 

结有次第,绾时是从一至六,解时由六至一;喻众生五阴烦恼,生时从细至粗,灭时由粗至细,所谓:‘生因识有,灭从色除’。若欲解结,当于结心解,即可分散。否则,偏左偏右皆不可;喻依中道了义之教,自然可以反妄归真,否则,偏于凡小,或邪魔外道,结终难解。由于六结虽同体,而结不同时,故解结之时,亦应次第而解。楞严经说:‘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观音菩萨修证耳门圆通,亦是次第解结,层层深入,终证菩提。

 

(一)依教修证

 

楞严经中,观音菩萨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闻思修三慧,是修习三无漏学的阶梯,亦是转凡成圣的基石,但普通闻慧,是用耳识及意识;思修则是独头意识。古之观音如来所启示的闻慧,是用耳根的闻性。因为识是生死根本,性是成佛真因。今观音菩萨依教起行,反闻耳根之闻性,内不随耳识分别,外不闻所闻之声尘,但闻能闻声尘之闻性,谓之闻慧。据本觉理,起始觉智,不著空有,谓之思慧;念念旋妄脱黏,归元内伏,谓之修慧。如是闻,如是思,如是修,日久功深,发本明耀,解六结,破五阴,超五浊,证圆通,得三昧,始觉智契本觉理,谓之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

 

普通众生,当耳根对声尘时,即起耳识分别;尘有识有,尘无识无,为声所转,喜乐无常,生灭不停,故入于生死之流。今观音菩萨,修习金刚三昧时,于三摩地中,旋闻与声脱,以如幻始觉智为能观,以闻音声之闻性为所观,内不依妄识分别,外不随声尘流转,所谓‘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便可以外亡所闻之尘,而进入圣人涅槃之流;故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耳根所对之声尘,有动有静,动是有声,静是无声。观音菩萨修金刚三昧,初于闻中,入流亡所,仅亡声尘之动相,而入初果圣人之流。动结虽解,静结犹存。今继续进修,不但外遣声尘之动相,连声尘之静相亦不可得。如楞严经说:‘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则动者自动,菩萨不为其所动,静者自静,菩萨不知其所静,心中再无动静二相存在,便可以亡六尘,遣六识,断分别我执,除起业相与业系苦相,破色阴,超劫浊。

 

如是继续进修,渐次深入,增长智慧,不但所闻之尘尽,能闻之根亦尽,如楞严经说:‘如是渐增,闻所闻尽’。至此,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脱,除去六粗中之计名字相及执取相,便可以破受阴,超见浊,断见思,证真空,何止解静结,根结同时消除。即是楞严经所说:‘此根初解,先得人空’。

 

仅得人空,断俱生我执而已,法执犹存,尚待进修,若然保果不前,不肯趣向无上菩提,便是定性声闻。观音菩萨于三摩地中,尽闻不住,继续深入,观照力强,了达万法唯心,知空有二边,即是中道,不但所觉之根尘空,能觉的觉智亦空,舍智爱,断分别法执,解觉结,破想阴,超烦恼浊,谓之‘尽闻不住,觉所觉空’。亦即是‘空性圆明,成法解脱’。

 

自此,以如幻金刚妙觉,加功策进,不但能觉所觉之智境空,而能空此智境之空亦空,空觉得以至极至圆;空相既灭,能知空相之心亦灭。至此生灭方尽,分断俱生法执,解空结,破行阴,超众生浊,行阴尽,识阴显,故言:‘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灭已,寂灭现前。’亦即是‘法解脱已,俱空不生。’

 

空结虽解,灭结尚在,必须解除;此结不解,犹为圆通障碍。观音菩萨,于生灭灭已、寂灭现前之际,承其金刚三昧力,破识阴,解灭结,以不生不灭心,合如来藏性;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唯一寂光,达识阴即藏性,成佛果大圆镜智。所以能‘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此中世间,指生灭法,即前文所说:动灭静生,静灭根生,根灭觉出,觉灭空生。出世间是指空灭识生。二乘执此为涅槃,菩萨依此而住俱空。观音菩萨达万法唯心,不著空有,生死涅槃,二皆远离,连离相亦不可得,即空此人空法空之空亦不生。心无所住,毕竟清净,修证至此,六结尽解,妙心圆悟,圆破、圆超、圆证。不为世出世间所障碍,而得超越世出世间,识性圆明,周遍法界。故言:十方圆明,正是显示修证之功,获二殊胜,是显利他之德。

 

(二)由证起用

 

观音菩萨修习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至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再百尺竿头重进步,破五阴,超五浊,解六结,忽然超越世出世间,证同诸佛,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故能从体起用,普应群机,以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施于众生。

 

1)三十二应

 

三十二应身,是佛身,独觉身,缘觉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四天王身,四天王太子身,人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女主身,童男身,童女身,诸天身,诸龙身,药叉身,乾闼婆身,阿修罗身,紧那罗身,摩呼罗伽身,人身,非人身。楞严经说:‘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法华经亦说:‘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及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身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两经皆言菩萨以三十二应身入诸国土,但楞严经于应天趣中有四天王太子身,人趣中有女主国夫人身,法华经则无。而法华经八部中有迦楼罗,八部外有执金刚神,楞严经亦无。非两经互有出入,而是菩萨妙应无量,神化莫测,岂止三十二应而已,两经亦不过于菩萨无量应身中,略举其中三十二类而已。两经皆言,入诸国土,或游诸国土,显示菩萨现种种形,教化众生,非限于娑婆世界,而是遍于十方世界。三十二应是教,诸国土众生是机。菩萨于十方世界,有机则应,无感不通,此皆由因中修习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而得自在成就。

 

2)十四无畏

 

观音菩萨,因中修习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断惑证真,忽然超越世出世间之后,不但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能以三十二应身,入诸国土,度脱众生。同时能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因同悲故能顺其悲而拔苦;因同仰故能应其所求而与乐。所谓圣凡同体,感应道交。众生是菩萨心中众生,众生于苦恼厄难中,能一心称念菩萨名号,即于菩萨净妙色身,及大慈大悲心中,获得加被而脱离苦恼,是名无畏功德。

 

法华经说:‘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又言:‘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在法华经,释尊告无尽意菩萨,观音菩萨能救三灾,能除三毒,能脱八难。更劝众生,应当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在楞严经,观音菩萨自说:‘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十四种无畏是:

 

一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是脱苦无畏。二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三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四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五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六能令众生,药叉等鬼,虽近其傍,目不能视;七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著;八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以上七种是免八难无畏。九能令一切多贪众生,远离贪欲;十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嗔恚;十一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阿颠迦译名无善心)以上三种是离三毒无畏。十二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十三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此二种是于二求无所畏。十四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此是持名无畏。并说明理由:‘世尊!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观音菩萨由于修习耳门圆通,证得圆、通、常三真实,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十方法界一切众生,无不包含于菩萨身心之中,故能令持念圣号的众生与彼共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诸法王子之名者,二人福德,正等无异。

 

3)四不思议

 

楞严经观音菩萨白佛言:‘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由于观音菩萨修习耳门圆通,证得佛果无上菩提,从体起用,带果修因,任运自在,谓之善获。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即是现容不可思议,说咒不可思议,受供不可思议,兴供不可思议。观音菩萨,无论是现容,说咒或受供,兴供,皆非一般人心可思,口可议,唯证乃知,故说四不思议。而此四种不可思议功德,随时可现,不假作意,谓之无作。此四种功德超胜无比,谓之妙德。

 

1.现容不思议

 

现容,是于一身能现众容。观音菩萨于三摩地中,能旋闻与声脱,继之根尘俱泯,闻所闻尽,一根返元,六根解脱;见闻觉知,不再为六根分隔,而得圆融无碍,六根互用。进而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乃至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转识成智,十方圆明,证同于佛,不止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同时能于一身中现众多妙容。

 

楞严经说:‘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慈容可亲,威容可畏,手能提携,目能照物。慈是仁爱相,威是勇猛相,定是寂静相,慧是开朗相。菩萨现众多面容相,众多手眼,目的无非是为救护众生,以众生根机不同,菩萨所现之相或慈或威亦异。对苦恼众生,现慈悲相,令生欢喜以护善根;对暴恶众生,现威勇相,以降其恶;对散乱众生,现定相,以护其散乱;对愚痴众生,现慧相,以救其昏迷。任运示现,不假作意,而能成就救护一切众生,拔苦与乐,破邪显正,名得大自在。

 

2.说咒不思议

 

咒是诸佛菩萨于禅定中所发的秘密语,有不测之神验,能除众生种种灾患,属于四种陀罗尼之一,名咒陀罗尼。由于诸佛无量,菩萨无量,而菩萨所修之三昧亦无量,故所说之神咒亦无量。今观音菩萨,由于修习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根尘俱尽,六解一亡,见闻觉知,不再为六根分隔,成一圆融无碍清净本然的宝觉明心,证入如来藏性本觉理体,然后依体起用,所以能现无量妙容,能说无边神咒。

 

楞严经说:‘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一一形,是包括十二类众生之形相,非仅限于人形;一一咒,包括十二类生之语言,亦非仅限于人语;十方微尘国土,非限于娑婆国土。观音菩萨之所以于十方微尘国土,现种种形,说种种咒,目的是在于解除众生的灾难,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故十方微尘国土中的众生,皆名观音菩萨为施无畏者。

 

3.受供不思议

 

众生根尘相对,何止根为尘所局,同时根为尘所转,起惑作业,流浪生死,不得自在,故六根不净。观音菩萨在金刚三昧中,外销六尘,内解根结,六根互融,回复清净觉性,故六根皆净。今说清净本根,是指由之证入圆通的耳根。菩萨依此具足圆通常三真实的清净耳根修证,诸尘皆尽,诸妄皆遣,证入清净妙理,故能游戏人间。所游世界,皆能令众生舍身中珍宝,求观音菩萨慈悲哀愍摄受。菩萨智圆惑尽,当然无须享用浊世财宝,不过菩萨所到之处,无不救度众生,拔苦与乐;众生感恩图报,故皆舍珍贵之物而供养之,甚至燃香,燃灯,燃臂,燃指而供养之;菩萨为令众生欢喜,亦欣然接受,然后转作佛事,如法华经说:‘即时观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此即是受供养不思议。

 

4.兴供不思议

 

观音菩萨不独受供不思议,而上供十方诸佛,下惠六道众生,皆不思议。楞严经说:‘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于,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佛心,即是离垢的真心,亦是诸佛所证的妙觉明心。众生虽然本具此妙觉明心,但无始时来,为六尘所蔽,是以背觉含尘。今观音菩萨,修习耳门圆通,尘尽智圆,故得佛心,证于究竟。然则本有家珍,悉皆具足,故能以种种珍宝,上供诸佛,下惠六道众生。凡有所求,无论世间财物,抑或出世财富,无不应之。

 

三昧即是禅定,有世间禅定,及出世禅定的分别。欲界众生,以暖气识为寿,二乘以空慧为寿,权教菩萨以俗慧为寿,圆教善萨以中道慧为寿,佛则以一切种智为寿。大涅槃,非指二乘所证的有余或无余涅槃,而是诸佛所说的三德秘藏。观音菩萨,证得藏心,法性平等,能生、佛皆供养,世间财物,出世法财皆布施,其无作妙力,实在不可思议。

 

综上,可知观音菩萨修证的方法及其过程,是由古之观音如来教其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此三摩地,名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修证此金刚三昧,是从耳根入手,耳根不随外之声尘流转,反而闻耳根的间性,入圣人之流,忘却外界之尘,故得旋闻与声脱。进而不但根与尘脱,连内之耳根亦不可得,所谓根尘俱泯;内无能知之根,外无所知之尘;因而断我执,证真空,成圣果,超出六道轮回,彻底取消分段生死。

 

观音菩萨继续进修,不但人空,法亦空,连能空此人空、法空的空智亦空,所谓‘法解脱已,俱空不生’。于三摩地中,不著二边,不趣中道,而能随流九界,入俗利生,渐次进修,层层深入,分断无明,分证法身;最后,无明尽,生死竭,法身显,真心现,转第八阿赖耶识,成大圆镜智,忽然超越世出世间,证同诸佛,获二种殊胜功德。由于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故能以三十二应身,入诸国土,拔众生苦,与众生乐。由于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故能以十四无畏,四不思议,施于众生。自从证得圆通已来,直至现在,再由现在,直至未来之未来,无不如是。无不于十方世界现种种形,说种种咒度脱众生,诚如文殊菩萨所说:‘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这就是观音菩萨所修证的法门——耳门圆通。

 

各位!现在应该明白,观音菩萨法门该是耳门圆通。修习耳门圆通,自然转凡入圣,觉悟成佛。但在未修习耳门圆通之前,不特要严持禁戒,实行诸佛如来所说的四种清净明诲;还要熟读楞严经,了解五十二位真菩提路;更要明白五十重阴魔的境界,以免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或为魔境所转,堕落魔道,为魔眷属。现在,世上有人稍习禅定,境界现前,即心生执著,妄言证圣;不但狂妄自大,而且到处散播邪见种子,自误误人,实在罪过。而一般初学佛的人,不明所以,不知真伪,受其所惑,误入魔道,的确可悲。所以,今天本人特别向各位介绍,观音菩萨的修证法门‘耳门圆通’,希望各位提高理智,明辨是非,分析邪正,不为邪魔所惑,是所至盼。

 

返回[广州华严寺网-般若文海]首页 | [繁体版]



 
广州华严寺网 Copy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