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序品第一)

 

太虚大师讲述

二十一年十二月在闽南佛学院

 

 

 

甲一  教起因缘分

乙一  证信序

丙一  五重证信

丁一  略叙闻时主处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如是者,中国佛教诸大师略有八种释义:一、约信顺释,言如是者信顺之辞。二、约法性释,即法性为如,唯如为是。三、约真俗释,真不违俗名之为如,俗顺于真称之为是。四、约弟子释,阿难所说如于佛语、故名为如,为欲简去相似之如、故称为是。五、唯约佛释,阿难道佛所说之法,如佛所说不异,故名为如;如诸佛说是正非邪,故复言是。六、约佛及佛弟子释,言如是者,感应之瑞也,以言教出于感应,故言如是。七、言如是者,如斯之言是佛所说,故言如是,八、言如是者,指将传所闻之一部而言,谓如是一部经我亲从佛闻也。诸家解说不可具述,今取如是一部经为如是。我闻者,依圆测法师说:谓传法菩萨及阿难等五蕴身上假立为我,耳根发识听闻所说,故言我闻。所以佛地论云“我谓诸蕴世俗假者,闻谓耳根发识听受,废别就总,故说我闻”。真谛三藏说:亲闻名曰如是我闻。欲避增减异分诸过失,谓如是之法我亲从佛闻,非他展转传来的,所以名曰如是我闻。

 

一时者,据菩提留支所说有其多种:有一念时、一日时、百年时、一切时等。今言一时者,非此等时,正是如来说此经时。虽言一时,而不云某年月日,因人间天上的时间各有不同,如忉利天一昼夜,人间要历百年;又如中国阴历阳历并用,从阴历看来今天是十一月廿六日,从阳历看来今天是十二月廿三日,所以佛经上叙述佛说法的时候,都是浑然的说一时,而不肯定是在某年月日的。

 

王舍城,是地名,梵名曷罗阇姞利泗城,在中印度摩伽陀国。智度论说:‘是摩伽陀国王有子,一头两面四臂,时人呼为不祥,王即裂其身首弃之旷野。……以大力势治阎浮提,阎浮提人因名此山为王舍城。……见此五山周匝如城,即作宫殿于中止住,以是故名王舍城’,西域记里关于王舍城的名称亦有讨论,恐繁不述。

 

耆阇崛山,译鹫台山、鹫头山,山顶似鹫头故。古译灵鹫山,亦简称曰灵山,乃释尊说法最著名的场所。

 

以上闻、 时、( 佛、说法 )主、处,共为四重证信。

 

丁二  广列同闻诸众

戊一  圣众

己一  近眷属

 

与大比丘众三万二千人,皆是阿罗汉,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所作已办,离诸众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得大自在,住清净戒,善巧方便,智慧庄严,证八解脱,到于彼岸。其名曰:具寿阿若憍陈如,阿史彼室多,摩诃摩那,波帝利迦,摩诃迦叶,憍梵波提,罗波多,优楼频螺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旃延,摩诃迦毗那,真提那,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阿尼楼驮,微妙臂,须菩提,薄拘罗,孙陀罗难陀,罗侯罗,如是具寿阿罗汉;有学阿难陀等,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以下乃证信序中第五引同闻众。同闻诸众,有圣众凡众之分,圣众中之近眷属众,即声闻众;大眷属众,即菩萨众。然此二众中先列声闻众而后列菩萨众者,即因声闻众时常闻佛说法,时常亲近于佛,为佛说法时之常随众;且又依佛律仪而行而修,故此名为近佛眷属,乃先叙说。菩萨众则不然,因诸菩萨时时遍游十方国土,亲近诸佛,时时本其大悲愿力普度一切众生,以及具大智慧,威力法财功德庄严,故不必常随佛后,因之立此名为大眷属。至于其余凡众,天龙八部,是佛说法时之外护眷属,而人非人等乃听佛说法之大众耳。此诸同闻大众,今在本经之首表列出来,并叙其名德者,因欲举出佛当时说法之情形,使未来之人对此经典倍生信心,了此经实从佛净法界中所流出也。

 

此所列同闻大众,其文非常繁多,范围亦非常广阔,所以,只把这经文读诵一遍,俾各人依此所举出之诸众,和法会殊胜之情形,各各摄心观想,于是灵山法会即显现在各人心中。所以把此同闻诸众,画作心地观会之曼怛啰,中间是佛,绕以近眷属之声闻及大眷属之菩萨,其次乃为天龙八部之外眷属,以至人非人等。若能作此曼怛啰之观想,则法会诸众一一明现目前矣。本寺最近曾做水陆道场,内坛中所陈列的诸佛菩萨声闻等像,亦即为一种之曼怛啰也。

 

心地观会曼怛啰:

 

 

举类曰大比丘众,标数曰三万二千人,明位曰皆是阿罗汉。阿罗汉者,此云应,应受人间天上之供养故,应不再受三界之生死故。心善解脱下,是赞阿罗汉之德,经中文意甚详,今不细述。总之、此心善解脱者,即诸声闻众从其因地起修,至阿罗汉地所成之果德也。具寿阿若憍陈如下,列声闻众之名。具寿者,即是长老之义,如弥陀经中之‘长老舍利弗’,亦是此具寿义,因齿德俱长,故名具寿或长老也。阿若憍陈如者,阿若此云解、是名,憍陈如此云火器、是姓。阿史彼室多,此云马胜。摩诃摩那,即摩诃男。波帝利迦,佛之堂弟,皆佛成道已最初得度者也。罗波多即离婆多,此云星宿。摩诃迦毗那即劫宾那,此云房宿。真提那即金毗罗,此云威如王。微妙臂梵云婆修  ,此云善臂。余皆常途所知,不复一一细述。有学阿难陀等者,有学对无学而言,无学是诸漏已尽,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者,而此须陀洹等,尤须修习方堪究竟,故名有学。此有学中,因阿难陀多闻第一,故举之为上首,以代表一切有学声闻众也。各与若干下,总结声闻众之有学无学三万二千人,各与其眷属俱来佛所,面礼佛足,退坐一面也。

 

己二  大眷属

 

复有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人俱,皆是一生补处大法王子,有大威德如大龙王,百福圆满身光照耀,犹如千日破诸昏闇,智慧澄彻逾于大海,了达诸佛秘密境界,然大法炬引导众生,于生死海作大船师,怜湣众生犹如赤子,于一切时恒施安乐,名称普闻十方世界,自在游戏微妙神通,已能善达诸总持门,具四无碍辩才自在,已得圆满大愿自在,妙善成就事业自在,已能善入三昧自在,具足圆满福德自在,常为众生不请之友,经无量劫勤修六度,历事诸佛,不住涅槃,断诸烦恼,讲说妙法,无量世界化利群生,制诸外道,摧伏邪心,离断常因令生正见,而无往来动摇之相,非严而严十方佛土,不说而说妙理寂然,住无所住度人天众,无所不受广大法乐,披精进甲、执智慧剑,破魔军众而击法鼓,身恒遍坐一切道场,吹大法螺觉悟群品,一切有情悉蒙利益,闻名见身无空过者,具三达智,悟三世法,善知众生诸根利钝,应病与药,无复疑惑,布大法云,澍甘露雨,转不退转智印法轮,闭生死狱,开涅槃门,发弘誓愿,尽未来际度脱群生,此诸菩萨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名曰:无垢菩萨,弥勒菩萨,狮子吼菩萨,妙吉祥菩萨,维摩诘菩萨,观自在菩萨,得大势菩萨,金刚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虚空藏王菩萨,陀罗尼自在王菩萨,三昧自在王菩萨,妙高山王菩萨,大海深王菩萨,妙辩严王菩萨,欢喜高王菩萨,大神变王菩萨,法自在王菩萨,清净雨王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疗烦恼病菩萨,宝山菩萨,宝财菩萨,宝上菩萨,宝德菩萨,宝藏菩萨,宝积菩萨,宝手菩萨,宝印手菩萨,宝光菩萨,宝施菩萨,宝幢菩萨,大宝幢菩萨,宝雨菩萨,宝达菩萨,宝杖菩萨,宝髻菩萨,宝吉祥菩萨,宝自在菩萨,旃檀香菩萨,大宝炬菩萨,大宝严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星光菩萨,火光菩萨,电光菩萨,能念慧菩萨,破魔菩萨,胜魔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不断大愿菩萨,大名称菩萨,无碍辩才菩萨,无碍转法轮菩萨:如是无垢菩萨摩诃萨等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此列菩萨众,即是大眷属众也。此段叙述次第,和前文声闻众无异,亦是先赞德而后列名也。八万四千者,是标其总数,因印度之习惯,凡言数目多者,皆言八万四千,如中国常言万物等,故此数目,乃举其在会菩萨众之多,非决定为八万四千也。菩萨者,具足称为菩提萨埵。菩提此云觉,萨埵此云有情,即是上求正遍觉知之佛果而下化一切有情也。此中赞德之词,义皆可知。披精进甲至而击法鼓,谓菩萨度诸众生,无生不度,菩萨修学法门,亦是无法不学,所谓难忍能忍,难行能行,不畏疲劳也。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在此法会诸菩萨众,皆是已证十地,位居补处,如弥勒、观音等,所以不久即得无上正等觉也。且此不久当得,亦即以此补处菩萨代表十地,以及地前一切信、住、行、向之诸菩萨众也。无垢菩萨下,即列菩萨之名。无垢菩萨者,即华严经中之普贤菩萨,可为一切菩萨之总称。弥勒此云慈氏,是菩萨之姓,阿逸多此云无能胜,即娑婆世界次补佛位之菩萨也。狮子吼是从喻列名,喻此菩萨说法音声与福德智慧,如狮子大吼百兽生惊也。妙吉祥即文殊师利。维摩诘即净名居士。观自在即观世音。得大势即大势至菩萨。其次诸菩萨众,皆各依其德以列名也。如是无垢菩萨等者,即是菩萨众中以无垢菩萨而为上首,以无垢菩萨代表一切也。

 

以上所举菩萨,皆是已证补处之位,行、愿、悲、智、功德无量,所以吾人若能诚心敬诵一遍,则大获福德智慧也。

 

戊二  凡众

己一  天龙八部

庚一  天众

辛一  欲界天众

 

复有忆万六欲天子,其名曰:善住天子,威德天子,普光天子,清净慧天子,吉祥天子,大吉祥天子,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日光天子,月光天子,如是等天子释提桓因而为上首。悉皆爱乐大乘妙法,愿随奉  三世如来,入不思议秘密境界,庄严诸佛众会道场;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上列圣众,皆先赞德相而后列名,至此即先列名而后赞德。释提桓因而为上首者,释提桓因此云能天主,居须弥山顶,为三十三天之主,所以标此为上首也。悉皆爱乐下,即赞诸天之德,并标明求法之诚心,以及诸天众赴法会时之盛况也。

 

辛二  色界天众

 

复有恒河沙色界天子,其名曰:大光普照天子,无垢庄严天子,神通游戏天子,三昧自在天子,陀罗尼自在天子,大那罗延天子,圆满上愿天子,无碍辩才天子,吉祥福慧天子,常发大愿天子,如是等天子光明大梵天王而为上首。悉皆具足三昧神通,乐说辩才;历事诸佛,三世如来菩提树下坐金刚座破魔军已证菩提时,遍至众会,皆于最初劝请如来转妙法轮,开甘露门,度人天众;善悟诸佛秘密意趣,于大菩提不复退转;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此亦先列其名。色界天有十八梵天。梵者,即寂静清净义,离下界之散乱淫欲故。此中光明大梵天王即初禅大梵天,故为上首也。悉皆具足下,赞色界天众之德。然此色界天众皆不离于静虑,所以具足神通。此梵天诸众;每于十方诸佛成道之时,皆请诸佛转正法轮,度脱众生。所以此梵天众,悉皆具足三昧神通,辩才无碍,而能深入菩提密藏,破魔军也。

 

庚二  龙众

 

复有四万八千诸大龙王:摩那斯龙王,德叉迦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阿耨达池龙王,大金面龙王,如意宝珠龙王,雨妙珍宝龙王,常澍甘雨龙王,有大威德龙王,强力自在龙王,如是等龙王娑竭罗龙王而为上首。悉皆爱乐大乘妙法,发弘誓愿恭敬护持;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阿耨达,此云无热恼,即永清凉义也。婆竭罗,即此碱海之龙王,故代表一切龙众也。悉皆乐说下,赞叹龙众请法之诚心,亦是赞叹龙众之功德也。因龙众有大势力故,于佛法之恭敬护持,较他部众尤为热烈故。所以,法华会上有文殊菩萨龙宫为龙众说法;佛灭七百年间,印度外小正盛,大法湮没,有龙树菩萨遍觅大乘经典终不可得,后得大龙菩萨导入海中,遍览龙藏,而华严经等始流传于世,此即龙众护持佛法之力也。

 

庚三  药叉众

 

复有五万八千诸药叉神:大师子王药叉神,转轮光照药叉神,妙那罗延药叉神,甚可怖畏药叉神,莲华光色药叉神;诸根美妙药叉神,外护正法药叉神,供养三宝药叉神,雨众珍宝药叉神,摩尼钵罗药叉神;如是等诸药叉神僧慎尔邪药叉神而为上首。悉皆是具足难思智光、难思智炬、难思智行、难思智聚,而为众生制伏恶鬼使得安乐,能延福智,守护大乘令不断绝;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药叉、亦名夜叉,此云捷疾,亦云勇健,能于虚空飞行自在故。此药叉神即金刚神等,护法之众也。而此众中,以僧慎尔邪药叉神而为上首。悉皆具足下,赞药叉神之德力,具足不可思议智光智炬,破一切恶鬼而使众生得其安乐,增长福慧等,以守护大乘而为义务也。此药叉众中亦有百千药叉众眷属俱也。

 

庚四  乾闼婆众

 

复有八万九千乾闼婆王:顶上宝冠乾闼婆王,普放光明乾闼婆王,金刚宝幢乾闼婆王,妙音清净乾闼婆王,遍至众会乾闼婆王,普现诸方乾闼婆王,爱乐大乘乾闼婆王,转不退轮乾闼婆王,如是等乾闼婆王诸根清净乾闼婆王而为上首。皆于大乘深生爱敬,利乐众生,恒无懈倦;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乾闼婆、此云寻香,谓常寻香气以资其身,或其身即出于香,故又名为寻香寻。此众以诸根清净而为上首。皆于大乘下,即叙其功德也。

 

庚五  阿修罗众

 

复有千亿阿修罗王:罗侯罗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出现威德阿修罗王,大坚固力阿修罗王,美妙音声阿修罗王,光明遍照阿修罗王,斗战恒胜阿修罗王,善巧幻化阿修罗王,如是等阿修罗王广大妙辩阿修罗王而为上首。善能修习,离诸我慢,受持大乘,尊重三宝;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阿修罗,此云非天,以其无天德而好斗争故。此众中以广大妙辩而为上首。善能修习下,以阿修罗本是我慢最大,而此众等以善心力故,息一切我慢、修一切善法,受持大乘、尊重三宝,故为外眷属而俱来佛所。

 

庚六  迦楼那众

 

复有五亿迦楼罗王:宝髻迦楼罗王,金刚净光迦楼罗王,速疾如风迦楼罗王,虚空净慧迦楼罗王,妙身广大迦楼罗王,心不退转迦楼罗王,广目清净迦楼罗王,大腹饱满迦楼罗王,有大威德迦楼罗王,智慧光明迦楼罗王,如是等迦楼罗王宝光迦楼罗王而为上首。悉皆成就不起法忍,善获饶益一切众生;各与若干百千眷数俱。

 

迦楼那,此云妙翅鸟,翅有五色光彩,具足一切神通故。悉皆成就以下,赞其德也。法忍者,对于诸法实相深能忍可了知,饶益一切有情也。

 

庚七  紧那罗众

 

复有九亿紧那罗王:动地紧那罗王,妙宝华幢紧那罗王,宝树光明紧那罗王,善法光明紧那罗王,最胜庄严紧那罗王,火法光明紧那罗王。受持妙法紧那罗王,妙宝严饰紧那罗王,成就妙观紧那罗王,如是等紧那罗王悦意乐声紧那罗王而为上首。皆悉具于清净妙慧,身心快乐,自在游戏;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紧那罗,此云疑人,因头目手足皆与人同,而头上又多生两角,成为是人非人之形状,故名疑人也。皆悉具于下,赞其德也。

 

庚八  摩侯罗伽众

 

复有九万八千摩侯  罗伽王:妙髻摩侯罗伽王,具大威德摩侯罗伽王,庄严宝髻摩侯罗伽王,净眼微妙摩侯罗伽王,光明宝幢摩侯罗伽王,师子胸臆摩侯罗伽王,如山不动摩侯罗伽王,可爱光明摩侯罗伽王,如是等摩侯罗伽王游戏神通摩侯罗伽王而为上首。已能修习善巧方便,令诸众生永离爱缠;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摩侯罗伽,此云复行,即蛇神等类也。已能修习下,即赞其对于一切众生使离诸烦恼之缠缚,而得法自在也。

 

以上九众,乃是释迦世尊法会之外护者,即使一切魔外等不能破坏佛法,而使佛法常住世间,故名为外眷属。

 

己二  人非人等

庚一  人众

辛一  转轮王众

 

复有他方万亿国土转轮圣王:金轮转轮圣王,银轮转轮圣王,铜轮转轮圣王,铁轮转轮圣王,及与七宝千子眷属;庄严无量象马车乘,无数宝幢,悬大宝旛,华鬘、宝盖、缯彩、白拂,种种珍奇妙宝璎珞,涂香、末香、和合万种微妙殊香,各执无价众宝香罏,烧大宝香供养世尊,以妙言词称赞如来甚深智海。而白佛言:“世尊!我今不求三界有漏人天果报,唯求出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三界之中,人天福乐虽处尊位,先世福尽还生恶趣,受无量苦,谁有智者乐世间乐”!作是语已,一心合掌,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以下经文又一变,即是从列名赞德外,而复添诸恭敬供养,或白佛言等句。他方国土者,此转轮王众非指此南阎浮提,即十方法界一切国土中一切转轮王众皆来赴此法会,故名他方国土也。转轮王者,即有大威德,有福力之人主。此王有四种:即金、银、铜·铁四轮王;铁轮王其威德福力只能王一天下,铜轮王王两天下,银轮王王三天下,金轮王其威德福力最为殊胜,故王四天下也。庄严无量下,即叙述诸转轮王各持无量众宝香具,种种象马车乘幢旛宝盖,来供养佛。所以从庄严无量至供养世尊,皆是叙明众宝庄严具也。以妙言词称赞以下,即是说明各转轮王请佛说法,和恭敬供养世尊之理由,以及了知世法无常,三界是苦,而求无上大菩提也。作是语已,一心合掌,默然求佛说法也。

 

辛一  人王众

 

复有十六诸大国王,迦毗罗国净饭大王,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波罗柰国迦斯大王,有于陀国于阐大王,娑罗国王迦毗那王,如是等十六大王及诸小王,舍卫国王波斯匿王名曰月光而为上首。悉皆具足福智神通,有大威德,如转轮王。一切怨敌自然降伏,人民炽盛,国土丰乐,无量佛所种诸善根,常为诸佛之所护念。庄严劫中千佛出现,如是诸王常为施主;贤劫之中千佛出现,如是诸王亦为施主;于当来世星宿劫中于佛出现,当为施主;乃至未来一切诸佛出现世间,如是诸王以本愿力,常行檀施饶益有情,随宜善入诸方便门。虽作国王不贪世乐,厌离生死,修解脱因,勤求佛道爱乐大乘,化利群生不著诸相,绍三宝种使不断绝。为听法故,供养如来,广修珍膳,严持香华,来至佛所,及与一万二万乃至千万诸眷属俱。

 

悉皆具足下,即赞诸王之德,因此诸王虽为人中之王,但亦具福德、智慧、神通,饶益无量诸有情类。于当来世中星宿劫千佛出世时亦为施主,布施一切有情。所以此王虽居王位而不贪世乐!厌离生死、常修一切解脱法因,供养如来,绍隆三宝也。

 

辛三  王夫人众

 

复有十六大国王夫人:韦提希夫人,妙胜鬘夫人,甚可爱乐夫人,三界无比夫人,福报光明夫人,如意宝光夫人,末利夫人,妙德夫人,如是等夫人殊胜妙颜夫人而为上首。已能善入无量正定,为度众生示现女身,以三解脱修习其心,有大智慧,福德圆满,无缘大慈,无碍大悲,怜湣众生犹如赤子,以本愿力得值世尊,为欲听法来诣佛所,瞻仰尊愿,目不暂舍。以无量种人中上供奉献世尊,及以无数妙宝璎珞供养如来,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十六下,列王夫人之名。已能善入下,赞王夫人之德。此王夫人等,实从大慈悲心示现女身,度脱一切有情,怜湣众生犹如赤子也;所以此王夫人已具三解脱门,已能善入无量正定,而今以本愿力来诣佛所,供养如来,听闻正法也。

 

辛四  僧俗人民众

 

复有百千无央数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婆罗门、刹帝利、薜舍,戌达罗,及诸国界长者、居士一切人民。是诸大众发清净信,起殷重心,宿种善根,生值佛法,为求出世,起难遭想来诣佛所,一心合掌,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僧俗者,以上所明僧众乃是圣众中之圣僧,而今所说之僧众,乃指人世上之未证道果未得菩提分法者而言,故与上别。婆罗门、刹帝利以下,即是人民众也。婆罗门者,印度人民阶级分为四种,此即第一之教士阶级。刹帝利,为帝王阶级。薜舍,为平民商工农人阶级。戌达罗,为印度最下之仆役阶级。此四阶级之高下,在印度非常严格,但在释迦世尊之说法会上,即无阶级之高下,皆来赴此法会,以显世尊博爱平等之大悲心也。是诸大众下,即赞叹诸僧俗人民发心供养,求法之心切也。

 

辛五  外道众

 

复有无数诸外道众:苦行外道,多闻外道,世智外道,乐远离外道,路伽耶陀外道,路伽耶治迦你外道而为上首。成就五通,飞行自在,发希有心,为听法故来诣佛所,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无数下,此即举名也。外道者,道即道理,外于吾人所修所行真正之道理,各执一不正之道,故名外道也。成就五通下,赞外道之德。因此诸外道,行虽外于道理,但已具足五种神通──无漏尽通,而发希有之想,来供养佛听求正法也。

 

庚二  非人众

辛一  鬼众

 

复有无量无数非人饿鬼,谓:无财鬼,食人吐鬼,恼众生鬼,食洟唾鬼,食不饱鬼,毗舍阇鬼,臭极臭鬼,食粪秽鬼,食人胎鬼,食生子鬼,食不净鬼,生吉祥鬼,如是诸鬼毗卢陀伽大鬼神王而为上首。舍离毒心,归佛法僧,悉皆卫护如来正法。为听法故来诣佛所,五体投地,渴仰世尊,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以下非人众中,即是三恶道众。其他一切经论皆不别出,本经立之,即显本经被机之普遍也。毗舍阇鬼,即是啖精气鬼。舍离毒心下,即赞鬼德。因众毒心极其猛利,逼一切众生受苦,使一切众生不安,乃为鬼之特长;而今此等鬼众、舍离毒心,归佛法侩,护持三宝,所以发希有想来诣佛所,一心渴仰听佛说法也。

 

辛二  畜生众

 

复有无量无数禽兽诸王:命命鸟王,鹦鹉鸟王,及师子王,象王,鹿王,如是一切诸禽兽王金色师子王而为上首。悉皆归命如来大师,为欲听法来诣佛所,各随愿力供养世尊。而白佛言:“惟愿如来哀受我等微少供养!永离三涂恶业种子,得受人天福乐果报,开阐大乘甘露法门,速断愚痴,当得解脱”!时诸鸟王作是语已,一心合掌,瞻仰如来,各与若于百千眷属俱。

 

畜生乘,即是禽兽众。命命鸟、即是一身两头之鸟。悉皆归命下,是叙畜生众请佛说法,供养如来,求人天善果,阐大乘法门,速断愚痴出三恶道,当得解脱等等之情形也。

 

辛三  地狱众

 

复有百千琰魔罗王,与无央数诸大罗刹,种种形类,及诸恶王,幽冥官属,校计罪福狱吏刑司,承佛威力,舍离恶心,与琰魔罗王同来听法。而白佛言:“一切众生,以愚痴故贪五欲乐,造五逆罪,入诸地狱,轮转无穷,自业所因受大苦恼,如世蚕茧自为萦缠!惟愿如来雨大法雨灭地狱火,施清凉风,开解脱门,闭三恶趣’!时魔罗王作是语已,种种珍宝供养如来,一心恭敬绕百千匝,与若干百千眷属俱,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地狱众,即是琰摩罗众,琰摩罗,此云责罚。较计罪福下,叙地狱众为度生之热心和求法之恳切,以及说明一切众生造业受苦,皆自缠自缚也。各礼佛足下,即叙述赴法会之情形。

 

丙二  结成法会

 

尔时、世尊坐宝莲华师子座上,其师子座色绀琉璃,种种珍奇间错严饰,玻璃宝珠以为其茎,紫磨黄金作莲华叶,其莲华台以摩尼宝而为华须,八万四千阎浮檀金大宝莲华而为眷属;为诸大众前后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以下,即结法会之情形也。尔时者,即当诸众围绕之时。坐莲华师子座下,标明世尊为法会之主,为人天之所恭敬供养,以及诸声闻菩萨等眷属之围绕,于是共成洋洋溢溢庄严殊胜之法会也。

 

证信序文,至此已竟。但今约而言之,即是若欲观想此法会之殊胜,可先读经文一遍,而后随文入观:化作曼怛啰之形像,在此曼怛啰中──图表见前,先以佛为中心,其次诸声闻等内外眷属围绕,此即第一步之观想。若再进步言之,即可离去经文,各各皆以自身是佛而为中心,至其他大众互相围绕也。例如在此法会之中,若人人皆作此观想,即成自身是佛,而他人围绕;或则他人是佛自己和大众围绕也。然此围绕于佛,则摄自归他;若自身是佛,则摄他归自,所以在会大众若能作如是观想,即同在灵山一会亲见诸圣众无异也。

 

上面所讲的证信序,即证明于佛住处,由很多的人组织的法会,大众所同闻同见的,而可确信此经是佛所说的,所以应流通于世。以下是发起序,为此经发起之特别的因缘。

 

乙二  发起序

丙一  如来示相

丁一  处众入定

 

时薄伽梵于师子座结跏趺坐,威仪殊特,犹如四宝苏迷卢山处于大海,自然回出;如百千日照曜虚空,放无量光破诸昏暗;亦如俱胝圆满月轮独处众星,放清凉光,明朗世界。入有顶天极善三昧,名心璎珞宝庄严王,住此定已,身心不动。

 

薄伽梵者,是佛德号之一;梵语、因含多义故,没有相当的名词可以代替它的意义。古时佛教的经典翻来中国,有很多梵语仍保存其原音的,唐玄奘大师曾说有五种不翻的规范:一、秘密不翻,如陀罗尼;二、含多义不翻,如此中之薄伽梵,因具有六义的缘故:三、此土向来没有的名词,如阎浮提;四、顺于古例不翻,如阿耨、菩提,并不是不可翻,因摩腾以来就常存有梵音;五、为生善不翻,如般若,有人闻般若二字则生信念,在中国虽可译为智慧,而人对之或生轻浅意。由此、薄伽梵不翻的理由,也就明白了。其六义中之第六义为尊贵,故或译作世尊。

 

师子座、乃从譬喻得名,凡是佛说法的法座或是佛所坐过的,总名师子座。因师子乃兽中之王,一吼能使百兽惊恐,大地振动;而如来为众生说法之师,其声如大师子吼,能感动法界一切有情,觉醒转来与佛同化,故以之为喻。佛在座上结跏趺坐,威仪特殊,格外表现一种庄严。跏趺而坐,即是盘腿而坐,有单跏趺、双跏趺的差别。苏迷卢山即妙高山,是四宝所成的。此山处在大海之中,超乎万物之上,佛亦如是;这是说明佛在大众中现象的一个比例。又如百千之日光,这光从真如性海的佛心所放出来的,所以能破除一切黑暗。俱胝者,即亿数。此有顶天,不指非想非非想天,而指色界顶之色究竟天。三昧、即三摩地,即定。因为定有种种功德相,所以有种种不同的名称。此名心璎珞宝庄严王者,佛心与众生心平等平等,然佛心无量无边功德庄严之相,悉皆圆满而得自在,故名璎珞宝庄严王也。身心不动,是一种入定的状态。

 

丁二  诸天兴供

 

时无色界一切天子,雨无量种微妙华香,于虚空中如云而下。

 

从文意看起来,此段可分无色界、色界、欲界、三类。先看无色界天是怎样的来兴供?这些天子,以种种微妙花香来供养,虽然他们没有根身器界,没有业果的色法,但可依定力所现出的色法为供养。在我们平常的肉眼看不见,唯佛菩萨等才可以明见其景况。

 

色界诸天十八梵王,雨众杂色无数天华,百千万种梵天妙香,遍满虚空如云而下。

 

此色界诸天者,共有十八天,初禅有三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有九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照这样看来,初二三禅各有三天,第四禅有九天,所以共有十八天。每天有一王,所以此经谓有十八梵王,以种种华香遍满虚空来供养佛。

 

六欲诸天及天子众,以天福力雨种种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华,瞻卜迦华,阿提目多华,波利尸迦华,苏摩那华,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于虚空中缤纷乱坠而供养佛,及众法宝。又雨天上无价宝香,其香如云作百宝色,以天神力香气遍满此诸世界,供养大会。

 

此六欲诸天及诸天子,并不必以制造出来的种种东西来供养佛,只要以自己的福力就可以化现香花等而供养佛。所谓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华,这四种是青、赤、黄、白的莲花。瞻卜迦华,名金色华。阿提目多华,名苣胜,此花可取香油。波利尸迦花,名雨时华,或夏生花,以在雨时夏时方生故。苏摩那花,此花之色、一天有黄白黑三种颜色变化,花甚香,树高三四尺,四垂似盖。四分律疏云‘苏蔓那花,末利花相似,广州亦有’。曼陀罗华,此云适意,见者无不心悦,又云悦意花。摩诃曼陀罗华,摩诃者大也,即大适意花。曼殊沙华译为亦团花。摩诃曼殊沙华,译为大赤团花。六欲诸天子不但有如是种种花来供养佛及法宝,而且还有无价的宝香来供养。

 

丁三  现通益物

 

尔时、世尊从三昧起,即与本座复入师子奋迅三眛,现大神通,令此千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谓:动,极动,遍极动;涌,极涌,遍极涌;振,极振,遍极振;击,极击,遍极击;吼,极吼,遍极吼,爆,极爆,遍极爆。又此世界,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中涌边没,边涌中没。其地严净,悉皆柔软,滋长卉木,利益群生。今三千界无有地狱、饿鬼、畜生,及余无暇恶趣众生皆得离苦;舍此身已,生于人道及六欲天,皆识宿命,欢喜踊跃,同诣佛所,以殷重心,顶礼佛足,持诸珍宝无数璎珞,悟三轮空以报佛恩。

 

这里的情形与前面大不相同了。上面是住于寂静,此则由定而起,依坐本座而复人师子奋迅三眛而现大神通,即是由静而动。由此一动,使三干大千世界有六种震动,所谓:动、极动、遍极动,涌、极涌、遍极涌,振、极振,遍极振,击、极击、遍极击,吼、极吼、遍极吼,爆、极爆、遍极爆,三六有十八种。不但一处动,普遍皆在动。此震动之相是微妙不可思议的,非人间可能明了。不过因此众生能闻法,离苦得乐,而且亲身供养。观所供养物皆是空的,唯识所现的。因现神通之故,能使大地众生皆有利益,皆得欢喜。

 

丁四  放光明相

戊一  胸间放光

 

尔时、如来于胸臆间及诸毛孔放大光明,名诸菩萨游戏神通,使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光明色如阎浮檀金。

 

所谓放光现相,正明心地观相。‘胸臆’,即表心地,金色光即象征心之自体的真实性。因为一切法以心为主,虽法有别而心不二,其究竟真实性即所谓唯识实性。诸菩萨游戏神通而得不退转无上正等正觉,也即因此光而成。胜金之色百炼而不变坏,真心亦历万法而不变,故金色光即是无分别根本智光;而此无分别根本智光,也即是心地观的妙观察智光。诸法根本即真实性相,亦即以此真实性相为根本心地观。

 

戊二  光中现相

己一  大千世界

 

此金色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及余他界,乃至百亿妙高山王,一切雪山、香山、黑山、金山、宝山、及弥楼山、大弥搂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江河大海、流泉浴池,及以百亿四大洲界日月星辰,天宫、龙宫、诸尊神宫,并诸国邑,王宫聚落,琰魔罗界所有一切八寒、八热诸地狱中罪业众生受苦之相,乃至十方畜生、饿鬼受苦之相,一切世间五趣众生受苦乐相,如是皆现于此金色大光明中。

 

上来于金色光已大体说明了。从如来胸臆中所放出来的光,以金色显示不生不灭的真实性,而又能普照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一切山、河、江、海、日、月、星、辰、天宫、龙宫,以及一切地狱、畜生、饿鬼、五趣众生受的苦乐之相,而此一一诸相无不皆现此金色光明中。在一大千世界之中有百亿妙高山王,以虚空中的世界很多,决不能以吾人眼所看见的判断为有无。如天文学上说,火星上也可能有人。

 

己二  本生行相

庚一 

 

又此光中影现菩萨修行佛道种种相貌:释迦菩萨于往昔时作光明王,最初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菩提树下得成佛道,娑罗林中入于涅槃,于其中间三僧企耶百万劫中所有一切慈悲喜舍,八万四千波罗密。

 

此本生行相即是叙说佛的过去、现在、未来一一之事,皆显现于金色光中,此正本经名本生之所在。这是总说其大概。

 

庚二 

辛一  过去

 

乃至过去作金轮王,王四天下,尽大海际,人民炽盛,国土丰乐,正法化世经无量劫,一切珍宝充满国界,时彼轮王观诸世间皆悉无常,厌五欲乐,舍轮王位出家学道;或于大国为王爱子,弃舍身命投于饿虎;或作尸毗王割身救鸽;或救孕鹿,舍鹿王身;或于雪山为求半偈而舍全身。

 

这是叙说佛过去作金轮王最初发心的事,因为观见众生受种种苦恼,凡有利益众生之事无不心从。所以舍离一切王位财产尽布施于他人,甚至弃舍身命投于饿虎,乃至割自身的肉去救鸽,或救孕鹿,这无非是要求一句半偈的法义而得到自他的无上安乐,过去是如此,遍一切时一切处无不如此。

 

辛二  现在

 

或现受生于净饭王家,舍后宫六万婇女及舍种种上妙妓乐,踰城出家;六年苦行日食麻麦,降诸外道;菩提树下破魔军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如是等百千恒沙难思行愿,一切相貌悉皆顿现于此金色大光明中。

 

此中叙说佛在当时降生成佛之相。他虽为王子而不爱所享受的富贵,舍离种种快乐去雪山修苦行,有六年之久。本来修学佛道,不应以苦为可得道,要不苦不乐之中道合理之行。因印度当时都以苦行为修道,故佛亦示现如此。但后来终舍苦行,在菩提树下得无上菩提果。所谓菩提树者,非以树为菩提,因佛在此树下得菩提道果,故名曰菩提树。

 

辛三  未来

 

又此光中影现如来不可思议八大宝塔:拘娑罗国净饭王宫,生处宝塔;摩伽陀国伽耶城边,菩提树下成佛宝塔;波罗奈国鹿野园中,初转法轮度人宝塔;舍卫国中给孤独园,与诸外道六月论议,得一切智声名宝塔;安达罗国曲女城边,升忉利天为母说法,共梵天王及天帝释十二万众,从三十三天现三道宝阶下阎浮时神异宝塔;摩竭陀国王舍城边耆阇崛山,说大般若、法华一乘心地经等大乘宝塔;毗舍离国庵罗卫林,维摩长者不可思议现疾宝塔;拘尸那国跋提河边娑罗林中,圆寂宝塔。如是八塔,大圣化仪,人天有情所归依处,供养恭敬,为成佛因。

 

如来本生的行相,不但过去现在可以显现在金色光中,而未来的诸行相亦皆在此金色光中显现出来了。此中是示现佛灭度后所建立的八大纪念宝塔,作为人天有情所归依处,使个个来恭敬供养,正所谓为引凡入圣的标准。

 

庚三 

 

如是音声及诸影像,而于三世难思议事,悉皆影现大光明中。

 

如来本生行相所有的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不可思议事,皆于此金色光中一一表现出来了。照这样看来,可以明白此金色光相为一摄一切一切摄一的典型。不但释尊三世不可思议的诸事皆由此金色光表现出来,而且十方法界诸佛菩萨的法会相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情与无情的受苦乐相,无不一一表现出来。故此不但可作为研究法义之理论上的说明,而且很可作为摄境归心的观想。应先观内无身心、外无器界种种的差别,一切皆空了,而遍虚空界现起金色光相;光中先现大千世界情非情相,于一切众生上生起大悲心,以大悲心为依止而起菩提心,菩提心所起方便即释迦本生相。若个个众生都从大悲菩提现起本生相,即个个众生皆从菩萨行乃至成佛,于是光光相遍,一切摄一一摄一切,即是十方界佛法僧相。能作这样的观想,那观想便即是心地观。若有修习此观者,则可通达本生心地观的意义。佛即我,我即佛,佛与众生平等无差别。

 

己三  十方佛会

 

又十方界三世诸佛,及大菩萨道场众会,神通变化希有之事,及诸如来所说妙法,皆如响应,于此金色大光明中无不见闻。

 

此金色光,不但于如来三世不可思议诸事都一一表现出来,而且十方三世诸佛以及诸大菩萨的法会道场和神通变化希有之事,在此金色光相之中亦无不见闻。如一室有千光,相摄相入然。在这里作有一个‘金色光相曼怛啰’,表列于下:

 

十方界佛法僧相

(佛佛道同光光相遍)

     ┌ 过去菩萨行 ┐

释尊 ┤            ├本生相

     └ 未来入宝塔 ┘

                (大悲所依)

             大千世界非情相

 

戊三  光瑞利益

 

一切众生遇此光明,见彼瑞相,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凡在法会的大众,于此金色光中皆见如来三世一切相好庄严的瑞相,于是都发起与无等真如相等的无上正等正觉之心,这是金色光相所生起的利益。

 

丙二  会众仰法

 

时诸大众睹佛神力不可思议,叹未曾有。各相谓言:“如来今日入于三昧,放大光明照十方界,得见如来往昔所有难思议事,调伏恶世邪见众生,令生信解趣向菩提。希有如来!能为一切世间之父,无量劫中难可得见,我等累劫修诸行愿,得遇三界人天大师。惟愿慈尊哀湣世间,从定而起,说甚深法,示教利喜”。一切众生作是语已,瞻仰尊颜,默然而住。

 

会众仰法者,是由于如来放光现相显出不可思议之神通功德,及佛往昔无数大劫之菩提胜因,并现在出家、苦行、降魔、入涅槃与为未来建立宝塔等无量诸事。众生见此种种诸相,碱皆想慕佛有如是难思议之法力,调伏一切恶见众生,令其转生正见趋向佛果菩提,实是一切世间之父,能拔众生之苦而与以安乐。我等累劫修因,始得遇导师。皆起难遭之想而渴仰瞻望于如来,以冀其转大法轮利益众生。

 

丙三  师吼赞请

丁一  长行

戊一  叙师吼德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师子吼,三僧企耶修行福智,于贤劫中次补佛处,受灌顶位作大法王。

 

尔时者,即大众瞻仰如来默然之时。狮子吼者,狮子乃兽中之王,其发吼声百兽惊恐,此喻菩萨之说法言音,能摧伏外道天魔令其惊恐,故得名。此菩萨于无数劫来,已具足福德智慧菩提资粮,故云三僧企耶修行福智。于贤劫中至作大法王者,贤劫即是现在劫,此劫中有千佛出世。谓此菩萨已功圆因满,即于此劫中次补佛位而证无上正遍觉知之佛果菩提也。

 

戊二  告海会众

 

四向观视海会大众,发大音声,而作是言:“我于往昔无量劫中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历事恒沙一切诸佛,曾于第一众会道场见不思议神通变化,未尝睹此金色光明影现一切菩萨行愿,及现如来种种相貌,令见三世难思议事。惟愿仁者一心合掌,瞻仰尊颜,从定而起,授甘露药除热恼病,令证法身常乐我净。是诸如来有二种法,于三昧中不复久住:一者大慈,二者大悲。依大慈故与众生乐,依大悲故拔众生苦,以是二法于无数劫薰修其心而成正觉。世间众生多诸苦恼,以是因缘,如来不久从三昧起,当为演说心地观门大乘妙法”。告诸大众:“无求一切人天福乐,速求出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今日世尊从胸臆中放金色光,所照之处皆如金色,佛所显示意趣甚深,一切世间声闻、缘觉尽思度量所不能知。汝等凡夫不观自心,是故漂流生死海中!诸佛菩萨能观心故,度生死海到于彼岸。三世如来法皆如是,放此光明,非无因缘”。

 

狮子吼菩萨因环观会众之渴仰如来,便向会众说明佛陀放金色光之意。因此,金色光相于佛陀在世时亦甚为希特,故大会诸众对此光相皆不知其意。狮子吼已于往昔劫中历事诸佛,发菩提心,并于往昔第一众会道场中得见此不思议之金色光相,彼时光相中亦现如来种种相貌难思议事。惟愿仁者至常乐我净者,此明狮子吼菩萨嘱诸会众至诚瞻仰世尊,世尊于不久即当起定,授以甘露之药,令证常乐我净之法身。甘露药,即是不死之药,能除众生之烦恼病。常乐我净,即是佛果涅槃之四德。如来入于三昧亦是为度众生,而其不久住于三昧则有二种因缘:一者大慈,二者大悲。悲湣众生故。即能拔众生之苦恼;慈湣众生故,即能与众生乐。佛之所以成正觉者因此二法。然众生尚在生死烦恼之中,佛因要度众生,故不能长久入于三昧,所以狮子吼菩萨能知如来不久即当从三昧起,演说心地观门大乘妙法。令诸众生直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令求人天有为福乐。由于此次佛陀所放之金色光相,与昔日说人天乘法所放之光异,故此次所显示之光相意趣甚深。又此光相即前次所明之曼怛啰,不特一切世间所不能知,即出世之声闻、缘觉、尽其寻伺度量亦不能知。汝等凡夫至到于彼岸者,凡夫不观自心,不明了真心即是菩提,故常漂没生死大海。诸菩萨如来因能观  自心,能明了自心之全体大用,能了知直心即是菩提,所以能至于彼岸,亦能度众生同到彼岸。三世如来至非无因缘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之法,悉皆如是,所谓‘佛佛道同’。凡世间一切诸法,不是孤立而起,必皆有其因缘;今佛放此光明,亦非无缘者也。

 

戊三  悦众会意

 

是诸众会闻大士言,心怀踊跃,得未曾有。

 

法会大众得闻狮子吼菩萨言,知此日如来放此金色光相乃有大因缘者,故会众皆欢喜而踊跃也。

 

丁二  偈颂

戊一  赞佛

 

尔时、师子吼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敬礼天人大觉尊,恒沙福智皆圆满,金光百福庄严相,发起众生爱乐心,超过三界独居尊,功德最胜无伦匹。普用神通自在力,随所造业现其前,我以天眼观世间,一切无有如佛者!希有金容如满月,希有过于优昙华!无边福智利群生,大光普照如千日,愚痴众生长夜苦,蒙光所照悉皆除。我观如来昔所行,亲近供养无数佛,经历僧祇无量劫,为众生故趣菩提。常于生死苦海中,作大船师济群品,演说甘露真净法,令入无为解脱门。三僧祇劫度众生,勤修八万波罗密。因圆果满成正觉,住寿凝然无去来。一一相好周法界,十方诸佛相皆然。甚深境界难思议,一切人天莫能测。诸佛体用无差别,如千灯照互增明,智慧如空无有边,应物现形如水月。无边法界常寂然,如如不动等虚空。如来清净妙法身,自然具足恒沙德,周遍法界无穷尽,不生不灭无去来。法王常住妙法宫,法身光明靡不照。如来法性无挂碍,随缘普应利群生,众生各见在其前,为我宣说甘露法。随心能灭诸烦恼,人天众苦悉皆除。破有法王甚奇特,光明照耀如金山,为度众生出世间,能然法炬破昏暗。众生没在生死海,轮回五趣无出期,善逝恒为妙法船,能截爱流超彼岸。大智方便不可量,恒与众生无尽乐;能为世间大慈父,怜湣一切诸有情。如来出世甚难值,无数亿劫时一现,譬如优昙妙瑞华,一切人天所希有,于无量劫时一现,睹佛出世亦同然。是诸众生无福慧,恒处沉沦生死海,亿劫不见诸如来,随诸恶业恒受苦。我等无数百千劫,修四无量三解脱,今见大圣牟尼尊,犹如盲龟值浮木!愿于来世恒沙劫,念念不舍天人师,如影随形不暂离,昼夜勤修于种智!惟愿世尊哀湣我,常令得见大慈尊,三业无倦常奉持,愿共众生成正觉!

 

此赞佛中共二十一颂。从敬礼天人大觉尊,至功德最胜无伦匹之一颂半,是总明赞佛之功德。次、普用神通自在力,至一切无有如佛者之一颂,是赞佛之神通。次、希有金容如满月,希有过于优昙华之半颂,是赞佛之相好。次、无边福智利群生,至蒙光所照悉皆除之一颂,是赞佛之福德智慧如千日之普照,众生蒙其福智之光,而愚痴昏暗悉除。次、我观如来昔所行,至勤修八万波罗密之两颂半,是赞佛于往昔劫中行菩萨道,供养诸佛,度脱众生,常宣清净妙法勤修波罗密等。次、因圆果满成正觉,至十方诸佛相皆然之一颂,是赞佛之果德。次、甚深境界难思议,至如如不动等虚空之二颂,是赞佛之体用。所谓诸佛所行之境界甚深微妙,非但一切人天所不能知,即声闻缘觉菩萨亦不能知。而诸佛之体用悉皆等齐,无有差别,如一室千灯,其光互照互摄,而其智慧亦如法身之体性,遍满虚空无有边际。应机利物如月之普印于千江,虽如来之大用普应群机,然其无边法界之法身体性,亦仍寂然不动,等同虚空,即所谓用而常寂如如不动也。次、如来清净妙法身,至法身光明靡不照之一颂半,是赞佛之功德,明如来之一切功德无有穷尽,其法体上之光明,如日之舒光普被万物,如来之法身光明亦复如是。然日犹有升沉不照之时,而如来之功德宝光,于恒恒时长长时无不普照。次、如来法性无挂碍,至为我宣说甘露法之一颂,是赞佛由法身体性无挂碍故,应机现物,说法利生,亦随缘感,靡有不至。是故众生各得领受如来之甘露法味,亦各见佛而现其前,如维摩经中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是也。次、随心能灭诸烦恼,至能截爱流超彼岸之二颂半,赞佛之大悲拔苦,能除众生昏暗。因众生轮转五趣生死无有出期,如来以微妙法船,令众生超登彼岸,截断生死之爱流。次、大智方便不可量,至怜湣一切诸有情之一颂,是赞佛之大慈与乐,善能观  众生而与以无量之乐者,如世间之慈父爱念其子然。次、如来出世甚难值,至犹如盲龟值浮木之三颂半,是赞佛之出兴于世,甚难值遇,如优钵罗华于无量时偶尔现之,而佛之出兴于世,亦复如是。然不特众生长没生死受诸苦果,不能值遇如来,即今我等于无量劫前勤修慈、悲、喜,舍之四无量心与空、无愿、无相之种种解脱法门,而得见如来,亦如盲龟值遇浮木。盲龟是瞎眼之龟,因无眼故不能见物,以无眼之龟于洋洋大海之中能值遇浮木,岂非甚难之事耶?今众生之汨没生死大海能得遇如来,亦复如是。次、愿于来世恒沙劫,至愿共众生成正觉之二颂,是赞佛有如上之种种功德,能润育群生,故我等今日于佛陀之前,发弘誓愿,愿生生世世常得见佛,与佛恒不舍离而修学佛道,以期与众生共成正觉,如普贤大士之常随佛学是也。

 

戊二  重颂

 

今者三界大导师,座上跏趺入三昧,独处凝然空寂舍,身心不动如须弥,世间一切梵天魔,莫能警觉如来定。此界他方凡圣众,悉知调御住于禅,广设无边微妙供,奉献能仁最胜德。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乱坠遍虚空,十善报应无价香,变化香云百宝色,遍覆人天无量众,雨杂妙宝献如来;香气氛氲三宝前,百千妓乐临空界,不鼓自鸣成妙曲,供养人中两足尊。十八梵众雨天华,及雨杂宝千万种,梵摩尼珠妙璎珞,众宝严饰天妙衣,大宝华幢悬胜旛,持以供养牟尼尊。无色界天雨宝华,其华广大如车轮,雨微细香满世界,供养三昧难思议。龙王、修罗、人非人,奉献所感珍妙宝,各以供养天中人,乐闻最胜菩提道。时薄伽梵大医王,善治世界烦恼苦;师子频伸三昧力,六种震动遍三千,以此觉悟诸有缘,于此无缘了不觉。随彼人天应可度,见佛种种诸神通,瞻仰月面牟尼尊,以净三业皆云集。如来能以无缘慈,饶益众生成胜德。胸臆放此大光明,名诸菩萨不退转。如无尽时七日现,炽然照曜放千光,世间所有诸光明,不及一佛毛孔光;无量无碍大神光。遍照十方诸佛刹,如来福智皆圆满,所放神光亦无比,其光赫弈如金色,遍照十方诸国土。大圣金光影中现,悉见世间诸色像,三千大千诸世界,所有一切诸山王,四宝所成妙高山,雪山、香山、七金山,目真邻陀、弥楼山,大铁围山、小山等,大海、江、河及浴池,无数百亿四大洲,日、月、星、辰众宝宫,天宫、龙宫、诸神宫,国邑、王宫、诸聚落,如是光中悉显现。又现如来往昔因,积功累德求佛道:如来昔在尸毗国,会居尊位作人王,国界珍宝皆充盈,常以正法化于世,慈悲喜舍恒无倦,能舍难舍趣菩提。割身救鸽尝无悔,深心悲湣救众生。时佛往昔在凡夫,入于雪山求佛道,摄心勇猛勤精进,为求半偈舍全身;以求正法因缘故,十二劫超生死苦。昔为摩纳仙人时,布发供养然灯佛,以是精进因缘故,八劫超于生死海。昔为萨埵王子时,舍所爱身投饿虎,自利利他因缘故,十一劫超生死因。流水长者大医王,平等救护众生故,济鱼各得生天上,天雨璎珞来报恩。七日翘足赞如来,以精进故超九劫。昔为六牙白象王,其牙殊妙无能比,舍身命故投猎者,求佛无上大菩提。或作圆满福智王,施眼精进求佛道。又作金色大鹿王,舍身精进求佛道。为迦尸国慈力王,全身施与五夜叉。又作大国庄严王,以妻子施无吝惜。或为最上身菩萨,头目髓脑施众生,如是菩萨行慈悲,皆愿求证菩提道。佛昔曾作转轮王,四洲珍宝皆充满,其足千子诸眷属,十善化人百千劫,国土安隐如天宫,受五欲乐无穷尽。时彼轮王觉自身,及以世间不牢固,无想诸天八万岁,福尽还归诸恶道;犹如梦幻与泡影,亦如朝露及电光。了达三界如火宅,八苦充满难可出,未得解脱超彼岸,谁有智者乐轮回?唯有出世如来身,不生不灭常安乐。如是难行菩萨行,一切悉现金光内。又此光中现八塔,皆是众生良福田:净饭王宫生处塔,菩提树下成佛塔,鹿野园中法轮塔,给孤独园名称塔,曲女城边宝阶塔。耆阇崛山般若塔,庵罗卫林维摩塔,娑罗林中圆寂塔。如是世尊八宝塔,诸天龙神常供养,金刚密迹、四天王,昼夜护持恒不离。若造八塔而供养,现身福寿自延长,增长智慧众所尊,世出世愿皆圆满。若人礼拜及心念,如是八塔不思议,二人获福等无差,速证无上菩提道。如是三世利益事,于此光中无不见。十方佛土诸菩萨,神通游戏众灵仙,万亿国土转轮王,寻此光明普云集,各以神力来供养,雨如意宝奉慈尊。诸天妓乐百千种,不鼓自然出妙音,天华乱坠满虚空,众香普薰于大会,宝幢无数诸璎珞,持以供养人中尊。

 

此重颂之中,共有四十三颂半,乃重颂前发起序与略颂证信序之二科文。盖重颂者,略有二义:一者、因前之长行系结经所序,会众未闻,故今狮子吼菩萨即事颂出。二者、因颂简略而易受持,故有重颂之必需。此科之文义,前已广明,今可再略明其大概。初、今者三界大导师,至莫能警觉如来定之一颂半,是明佛之处众入定,结跏趺坐,身心如须弥之安隐,非世间一切魔梵所能警觉,即是颂前‘发起序’中‘如来现相’中入定名‘心璎珞宝庄严王三昧’之文。次、此界他方凡圣众,至乐闻最胜菩提道之七颂,即是颂前如来示相中诸天兴供之一段。此中初颂是总明此界他方一切凡圣之兴供养,次二颂半是颂六欲诸天之兴供养,次一颂半是颂色界天之兴供养,次二颂是颂无色界天之兴供养。然此诸众来此广兴供养者,要皆乐闻最胜菩萨道而来者也。次、时薄伽梵大医王,至饶益众生成胜德之三颂,是颂前世尊从‘心璎珞宝庄严王三昧’起,而复入于‘师子奋迅三昧’现大神通,令此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之文,即现通益物者是也。次、胸臆放此大光明,至遍照十方诸国土之三颂,即是颂前‘放光现相’中‘胸间放光’之一段,此颂较前长行意义稍广。次、大圣金光显现中,至如是光中悉显现之三颂半,即是前‘光中现相’而显现大千世界之一段。次、又现如来往昔因,至一切悉现金光内之十六颂半,即是颂前‘本生行相’,过去劫中,行菩萨道修六度万行种种法门之相。此中所谓无想诸天八万岁者,‘无想’有二:一、是色界天中之无想天,二、是无色界天中之非非想处天;此中应是无色界中之非非想天也。八万岁,应即八万大劫。次、又此光中现八塔,至于此光中无不见之六颂,即是颂前‘本生行相’中如来放光现建立八塔供养之一段。但前长行中如来所放光明中现有如来现世八相成佛之文,今此颂中略而未颂。次、十方佛土诸菩萨,至持以供养人中尊之三颂,即是略颂前证信序中,‘同闻诸众’睹佛光明应皆云集,而兴供养等事。

 

戊三  请法

 

微妙伽陀赞如来,善哉能入于三昧,现不思议大神力,调伏难化诸有情。惟愿世尊从定起,为诸众生转法轮,永断一切诸烦恼,令住无住大涅槃!如我等类心清净,从万亿国来听法,以三昧力常谛观,于我微供哀纳受!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

 

请法者,即是请佛转法轮。因前初段颂中,既已称赞如来之一切功德,又于次段颂中复为宣示如来光中所现之相,故最后应请佛转法轮而度苦恼众生。此中有四颂,大意说:今我狮子吼以微妙伽陀颂赞叹如来,既赞叹已,还要望世尊速从定起,而与众生转大法轮,令其断诸烦恼,住于无住之大涅槃。亦如我狮子吼等心性之清净,无诸染污之法。我等今从万亿佛国土而来,听受如来之教法,并望世尊以三昧力而谛省观  哀纳摄受我等之希微供养。我等虽供养于佛,而不著于能所施之人及施物,于三世之中悉皆无所得,所谓三轮体空是也。然不特供养此土如来,即十方如来我等亦恒安住最胜之心而修供养。

 

此中所谓转法轮者,不同于世间外道邪教所说。佛所说之转法轮,即明佛陀于无量劫中积功累德,得无上觉,依其所证如如之理,方便施设而转导一切众生,令其断除烦恼得大菩提,而再转导未来,如是展转  导无有穷尽,故名转法轮也。又此中所谓无住大涅槃者,涅槃此云圆寂,即是圆满寂静义。此有四种:一、‘自性涅槃’,即是离去分别之真如实性,此  涅槃,在佛陀与菩萨二乘乃至一切众生,悉皆具有,但众生虽具有此涅槃,然未证得,故不能得受用;二乘菩萨虽有未圆;唯佛究竟清净。二、‘有余依涅槃’,即是断除烦恼障尽,证得生空真如,二乘所依之五根身苦依尚未除灭,如来之非苦依根身永不断灭,故名有余依涅槃。三、‘无余依涅槃’,即二乘灭去所依之根身,而无有余根身所依,如来亦一切苦依皆尽也。此二唯三乘极果有之。四、‘无住处涅槃’,此涅槃是断除烦恼所知二障,证得生空法空之二空真如,不同于前二乘共得之二种涅槃,唯除去烦恼障之一部,及唯证得生空真如。今佛陀与菩萨不特断除烦恼障,且亦断除所知障,不特证到生空真如,且亦证得法空真如;二乘虽断除俱生我执,而俱生法执未除,故于法空之智未能明晰,所以于生死而生畏惧,于涅槃而生欣幸。不知‘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之中道妙理,故其入涅槃之心至切,修因时期短促而所得之果位亦低下。佛陀与菩萨则不然,因断除法执故,能于生死涅槃明确认识其一如而不二,不以生死为可厌,不以涅槃为可欣,即所谓生死涅槃无二无别。唯其如是,故虽处生死而不染于生死,虽大用繁兴不住涅槃,而其体寂亦犹住于涅槃,此即名为‘无住处涅槃’──不住生死、涅槃故。要之、因菩萨与佛陀为欲利乐有情故,其大慈悲心亦尽未来际无有穷尽者也。此涅槃虽佛与菩萨皆具,然菩萨其德未圆,不名圆寂,唯佛陀三觉圆满,万德具足,始堪称为无住大涅槃。上来,第一教起因缘分讫。

 

返回[广州华严寺网-般若文海]首页 | [繁体版]



 
广州华严寺网 Copy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