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大手印

(第十二讲)

 

元音老人 著

 

第十二讲

 

‘所起一切,皆是自性功用显现。故认识于解脱体智为极要。’

 

前面刚刚讲过,不能‘于喜境顺境生贪爱、逆境拂缘生嗔恨,如对病痛生苦受想’,为什么不能这样想呢?因为‘所起一切,皆是自性功用显现。’不要认为喜境顺缘好、逆境拂缘不好,健康好、生病不好。这不好的逆境拂缘乃至病痛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这都是自性的显现,没有自性,哪里会有这些境缘呢?我们要凛然一觉,了知这些境缘乃至嗔恨心都是自性的显现,自然就不嗔恨了!自性本身是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动不摇的。若无菩提自性,连烦恼也不会有,就像没有水就不会有波浪一样。正因为波浪本身就是水,所以说‘烦恼即菩提’。我们修道,要时时凛觉,烦恼才起,就凛然一觉,一凛觉就回归到本位,自然朗然现前,烦恼立即了不可得,这就是解脱体智。

 

‘故认识于解脱体智为极要。’所以,对于解脱体智的认识是极为重要的。认灵知之心,不认妄念;认空寂之体,不认色身。妄念才起,立即凛觉,灵知之心现前,妄念当下瓦解冰消。不能认色身为我,执著了这个色壳子就麻烦了。色身就像一所房子,它不是‘我’,只是暂时住住而已。我们要时时刻刻这样做功夫。

 

‘如未得起灭(念)之要,则所渗漏之妄念皆轮回业因。故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即是不纵之使炽,亦不以念治念。唯不离自然本体以观照之,使不连续,如在水中画图,随画随消。’

 

起灭之要,就是念起念灭的关键要点。那么这个要点是什么呢?‘青山原不动,白云任去来’,青山比喻自性,白云比喻妄念,自性不动不摇,妄念有起有灭。尽管念有起灭‘识得不为冤’啊!识得,就是得了起灭之要。若不识得,起了妄念你还不知道,那就是未得起灭之要。‘如未得起灭之要,则所渗漏之妄念皆轮回业因。’我们修心中心法强调‘观照是正行,打坐是助行’,就是为了突出观照的作用,妄念来了要看见它,立即凛然一觉,不睬念头。若看不见它,分明是跟著妄念跑了,这就是‘渗漏’。这些渗漏的妄念都是六道轮回的业因。跟著念头跑,必然随境转。著境之后就造业,造业之后就受报,以致六道轮回无有出期。就像水桶有个漏洞,自性妙用之水全被漏光,便堕落成六道凡夫了。堕落是业果,渗漏就是业因。《圆觉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前半句就是教我们不渗漏,不放过妄念,凛然一觉使妄念不起。又恐我们错误理解,去做压念不起的‘死定’功夫,立即接上后半句‘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也别把妄念消灭光。为什么呢?为了起无边妙用,度无量众生啊!真心若能做主,言谈话语、举手投足、起心动念等,都是自性的妙用。五通仙人问佛:‘如何是那一通?’他有五通,佛有六通,那一通是什么呀?佛喊他的名字:‘五通仙人!’他答应了一声。佛说:‘那一通,你问我。’一喊一应、一问一答,活脱脱地显示出自性的妙用。这就是‘那一通’——漏尽通。漏尽,就是一点也不渗漏,渗漏已经尽绝。所以,尽管真心像痴子,大智若愚,但若不起心动念,如何起无边妙用啊?若把波浪灭光,岂不成死水一潭了吗?是故‘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识得真心,真心做主,妄念就是妙用;不识真心,妄念做主,便是渗漏,便是轮回的业因。这就是‘起灭之要’。仍借青山、白云为喻,颂一颂这‘起灭之要’:‘白云漫青山,青山依然在;青山自青山,岂受白云碍。’

 

‘故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妄念有粗有细,粗妄和细妄有什么不同呢?粗妄,就是对境生心。于顺境而喜,于逆境而忧,不知不觉地跟著境界跑。我们要把这个粗妄先斩断,晓得一切外境都是假的,如空花水月、了不可得。《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里‘应’有顺应、应付之义。对于顺、逆等一切外境,尽管去应付,同时还要作如是观照,还要把一切外境观成像做梦、幻相、水泡、影子、朝露、闪电那样了不可得。时时刻刻这样观照,久久就会不为外境所动,基本上把粗妄斩断了。在这之后,还有‘串习’存在。串习是八识田里的习气种子,你不去想它,它也会自己跳出来,这叫‘翻种子’。这种妄念比刚才说的‘粗妄’细一些了,但还不是细妄。打坐的时候,更容易觉察到种子的翻腾,对此我们仍是不理不睬,这样就安然入定了。定中看见的才是细妄,像是潜水暗流,涌涌地动。不深入禅定是根本看不见细妄的。

 

不管妄念是粗的或是细的,‘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妄念来了,你必须觉察到它,然后凛然一觉,不去理睬它、不跟著它跑,它自然就化于无形。这就叫‘起灭随无’,随著你的觉醒而化空了念起念灭。如果你觉察不到或者不凛觉,妄念总是动个不停,念念相续,没有间断,那就成为轮回的业因了。‘善护修’就是好好地保护修正。保护什么?修正什么?保护灵明无住的真心,修正迁流不止的妄念。觉察到妄念,要立即凛觉,立即‘起灭随无’,不要跟著走一段路才去凛觉。有的人,妄念起了他也知道,但他舍不得停下,他说:让我再考虑考虑,先让我想想再凛觉。你既然已经晓得是妄念了,干嘛还想下去呢?这不是愚痴透顶吗?这分明是随著妄念迁流!不应该这样,要赶快凛然一觉,起灭随无。要时时地保护我们的真心,了了常知,无所住著,无所粘滞,这就是‘善护修’。

 

‘即是不纵之使炽,亦不以念治念。’纵是放纵,放野马,跟著念头跑。使炽,就是使念头炽然不停,由张三联想到李四,由李四联想到赵五……迁流不息。像大火燃烧,越烧越炽烈。放纵念头炽然不停地相续,就是‘纵之使炽’。我们不能‘纵之使炽’,要赶快转化它。怎样转?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就是自己心里想想看,‘纵之使炽’有什么后果?那将是不堪设想的!那是六道轮回的业因,苦不堪言!赶快凛然一觉,使自性朗然现前。若妄念力强,凛觉也转化不了,就用第二个办法,赶快念佛或者赶快持咒,用佛念、正念代替妄念。这两个办法都是‘不纵之使炽’,但切切不能‘以念治念’。什么叫以念治念呢?起一个妄念来压原来的妄念:‘噢,这个念头是妄念,不好不好,赶快别动。’这就叫以念治念。为什么以念治念不好呢?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压不住妄念,恰成‘妄念迁流’;另一个是纵然你能够治得一时,把念头压死了,就像‘搬石压草,石去草生’。念头被压死了之后,变得如土木金石一样,死掉了。这样的‘死定’是有时间性的,纵饶你能定几百年,几千年……待定力消退,妄念又来了,而且来势更猛,六道轮回依旧,还是不究竟。因此,我们不以念治念,不压死念头,我们是转换,凛然一觉把它转过来。力量不够时,就持咒、念佛。

 

‘唯不离自然本体以观照之,使不连续,如在水中画图,随画随消。’自然本体就是我们的天真佛性。佛性是不生不灭、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增不减的。观照就是刚才讲的‘凛然一觉’。只要凛然一觉,回归到自然本体就是了。我们要时时不离自然本体,妄念来了,就凛然一觉,使妄念不能连续。假如妄念来了,你还不知道,那就不行了。所以‘观照’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妄念来了你要知道,一个就是凛然一觉。有一个比喻叫‘如猫捕鼠’,就是把妄念比作老鼠。要有猫那样的警觉性,老鼠一露头,立即就发现了。这在禅宗里叫‘照顾话头’,照顾就是看好它。这种‘看好’之念是正念,做功夫正念不可失。正念就像衙门口的差人,挡住闲杂人等,不许进去。正念是佛性的妙用。如果失去正念,要么是觉察不到妄念纷飞,要么是做死定功夫,变成土木金石。这是做功夫时的两条岔路。因此,禅宗要提起疑情,净土宗要执持佛号,密宗要持咒结印,大手印要我们‘不离自然本体以观照之’。

 

观照的目的是什么呢?‘使不连续’。就是不令妄念相续,把妄念斩断。所以我们说念佛的作用就是斩断妄念,佛的圣号就是一柄慧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佛念现前,自然而然把妄念斩断于无形之中。假如一面念佛,一面妄念颠倒,那就不是念佛了。念佛的时候一定要有‘止观’,一定要心念耳闻。心念佛号而妄念不起是止,耳闻佛号而了了分明是观。佛教里做任何功夫,目的都是令妄念不相连续。‘如在水中画图,随画随消。’使妄念的起灭,就像在水面上画图一样,一边画一边随之消失,丝毫痕迹也不保留,起灭随无。

 

‘但妄念虽自灭,尚未为清净。以仅仅了知妄念,而尚不能断惑乱业流。’

 

妄念纵然不起来,自然灭掉了,但还不算清净。有人迷惑了:妄念灭了应该是清净了吧?为什么说还不算清净呢?因为‘仅仅了知妄念,而尚不能断惑乱业流’。仅仅了知妄念的境界,晓得这是妄念,而没有认识真心,那还不行。认识真心之后,才能断惑乱业流。惑乱,就是对境之后就迷惑了,心就乱了。看到金元宝,心乱动了,要发财呀;见到美色,心乱动了,淫欲之火烧身……这些都是惑乱。你明明知道这些都是影子、都是假的、都不可得,你就是不能断。为什么?因为你只是知道妄念的境界,而不认识真心。真心是什么,你不知道,所以没有力量,遇到境界还是要动心,故不能断惑乱的业流。我等凡夫,迷失本性,认物为己,追逐物境,造业受报,像流水一样不断。过去的业,就像种子种在八识田里面,怎样断它?只有证到真心,把根本斩断,才能断掉。所以,欲断惑乱业流,必须证到真心,仅仅了知妄念自灭是不够的。

 

‘必须在了知妄念自灭之同时,即识知显见自识之智性,则自然而住。’

 

‘自识之智性’就是根本识,就是第八意识由迷而回归觉悟,转过来了。第八识一转,便是‘庵摩罗识’,又称白净识。此即所谓‘转识成智’,把第八意识转成大圆镜智。‘显见’自识之智性,即明显地见到大圆镜智,也就是自性朗然现前,也就是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灵知真心朗然现前。这样,才能断惑乱的业流。‘显见自识之智性’并不难,难在你不了解不认识它,即难在不‘识知’它。‘识知显见自识之智性’,在禅宗叫做‘一把擒来’,在净土宗叫做‘花开见佛悟无生’,在密宗叫作‘证入悉地’。

 

必须在了知‘妄念自灭’的同时,‘即识知显见自识之智性’。在没有妄念的时候,要认取真心,要认取我们真正的佛性。佛性是智性——智慧之性,因为一切功夫,一切神通,一切妙用都是由它生起的,故称‘智性’。只了知妄念起灭随无,不认取真心,还不能断惑乱业流。必须认取真心,进一步了知妄心从真心而起。妄心一断时,这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的是什么?这正是真心,正是‘大圆镜智’。要在妄念断处,认识真心,体验真心。若不能一把擒来,就是‘当面错过’,那就不能见性了。所谓‘见性’者,明白也。明白妄心不可得,明白妄心是真心的妙用。于妄心息处,当下就‘抓住’真心。不是用手去抓个什么东西,真心无形无相,‘说似一物即不中’,并不是存在一个有相的东西等你去抓,而是要你体验它,认取它,肯定它。在妄心歇下来的时候,认取真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曾再三提醒大家:在‘前后际断’时,即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时,这是什么?应在此时猛著精彩,认识真心、肯定真心,深信不疑,承当下来。认取真心之后,就不著相了,一切妄念都化为妙用。

 

真心是没有形相的,凡有形相的都是假像、都是影子、都了不可得。既知如此,我们就不会去执著有相的东西了。这样才有力量,才能放舍有相、抛弃有相、不住著有相。若不认识真的,总被假的所迷惑。‘假做真时真亦假’,因不认识真的,不免认取假的,那就‘认贼做父’,埋没了真心。这是个最最重要问题。必须认识妄念从何而来?妄念是什么?妄念并不是坏东西,妄念是我们真心所起的妙用。不要怕妄念,只要不跟它跑,认清它的本来面目,不粘境,不住境,不著相,时时刻刻念起就觉,念起就断,一念断处,‘自识之智性’就会朗然现前。所谓‘无念’,未必是一个念头也不起。假如一个念头也不起,那就变成土木金石了,那是断灭、是无记,不是无念。无念者,念起不住也。僧问赵州:‘初生孩子还具六识也无?’刚刚出生的婴儿,什么都不知道,总不会对境生心,妄想纷飞吧!婴儿是不是具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呢?这实际上是以婴儿作喻,问什么是‘无念’?赵州答:‘急水上打球子。’僧又问投子:‘急水上打球子,意旨如何?’投子答:‘念念不停留’。在很急的流水上打球,球能停得住吗?一下子就被冲跑了。‘不停留’就是无住。可见念起无住就是无念,而不是一个念头也没有才叫无念。我们再三提示,一念断处,这了了分明的,就是我们的灵知之心,这就是真心、就是真如佛性。念佛,就是念这个佛。佛者,觉也。念佛,就是念念在觉,这是念佛的真谛。不明白这个真谛,迷迷糊糊地念佛,那等于没有念佛。我的师父(王骧陆上师)从前讲过,假如念佛的人很多年不得妙用、不得力量,那就赶快改修密宗,待修密得了相应、得了三昧之后,再回过头来念佛,就知道念佛的落处了。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识得妄念的来处,于妄念歇处认取真心,这最重要。

 

认取真心之后,‘则自然而住’。无住之住,叫自然而住。自自然然、平平稳稳,惺惺寂寂、寂寂惺惺,不再被境界所动摇,不再为妄念所困扰。这样学佛,才是真正得力。不然的话,都是错用功。有的人说:我已经念了多少多少经,还要再念多少多少,我要还愿呀!做这些事正是大梦不醒,不是真用功,不是真学佛!真学佛就要认识本来无住的妙明真心,时时觉醒,处处无住,这才有成佛的希望。念了多少句佛,念了多少部经,点点红点子,烧一烧,还还愿,有什么用处啊?如此著相,能成佛吗?不能的。

 

‘妄念灭处清净随得,更为重要(仅识妄念,不能断惑)。’

 

在那妄念灭掉之处,本来清净的真心随即现前了。波浪歇下来不就是清净的水了吗?识取这个真心,更为重要。(仅仅识得妄念。不认取真心,不能断惑乱业流)。我们刚才已经讲了很多了。

 

‘念之起灭同时,如水上绘图,即绘即消,本皆清净。自起自灭,绵绵密密,相续不休,得任运矣。’

 

念头才生起,不梗在心头,即时便自灭,不留痕迹,叫做‘念之起灭同时’。这与在水上画图很相似,念头才起,等于我们在水(心水)上一笔画过去了;念头自灭,等于水上画的图,痕迹没有了。所以说‘即绘即消,本皆清净’。佛说:‘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这就是随画随消,说完了等于没有说。禅宗说:‘终日吃饭,未曾咬著一粒米;终年穿衣,未尝挂著一根纱。’他不是不吃饭、不是不穿衣,吃过、穿过就完了,不去分别计较。心要这样空净才能成道。

 

‘自起自灭,绵绵密密,相续不休,得任运矣’。妄念才起,就自然消灭掉了,这就是前边讲过的‘青山原不动,白云任去来’。我这青山(真心)不动,任你这白云(妄念)来来去去。尽管来去,来过去过就没有了,这就叫‘自起自灭’。

 

‘绵绵密密,相续不休’是讲做功夫。做功夫难,就难在这一点上。绵,就是绵长,绵绵,就是长久坚持;密,就是不疏,密密,就是没有间断。绵绵密密,就是长时间不间断地如此行去。相续不休,就是连续不休止。做功夫要这样才行。我们果能这样做功夫,三年五年一定成功。我说三年五年,已经长了。从前我师父(王骧陆上师)讲过:一年半保证成就,不成就来问我。这是真的!我们假如能够‘绵绵密密,相续不休’,怎么会不成就?决定能成就!坏就坏在不能‘绵绵密密,相续不休’,都是修修停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一段讲的很重要,我再重覆一遍:在妄念停下来的时候,清清净净,了了分明的就是真如自性,除了这个之外,别的都不是。不要在那里怀疑:‘这个不是吧?假如这个是,我怎么不发神通呢?’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坏了,那就著了神通这个魔了。你不是想见神通吗?现在就显给你看:我在这儿讲话,不是神通吗?你在这儿听讲,不是神通吗?你走路到这里来,不是神通吗?这些都是神通,都是真如自性的妙用。真如自性就是神,没有隔碍就是通。心无所住,自然就通。不过我们现在的神通是小神通。只要我们‘绵绵密密,相续不休’地保护真如自性,久久即发大神通。将来大神通发现,就靠今天这一点,就靠‘识取真心’这一点。现在我们识取真心,就像小毛头(婴儿)刚生下来一样,还不能像大人那样起作用,所以要保护他。长大以后就能像大人一样地起作用了。大人等于是佛,我们现在等于是小孩子,我们求佛菩萨保护,也自己保护,他力自力一起来修,这就叫‘长养圣胎’,长期养护它成长,长大后就能像佛一样起妙用了。如果你不保护,会怎样呢?这小孩了就会夭折,小毛头没有长成人就死掉了。如果你们听了之后不相信:‘哎哟,恐怕这个不是吧。’不相信,另外去求,那就夭折、死掉了。你没有保护它,它就不能长大,不能成佛,不能发大神通。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啊!我师父(王骧陆上师)常常说:‘大鹏金翅鸟,一翅千万里,全靠脚下一点劲。’大鹏金翅鸟的脚不点一点地,它就飞不起来。你们见过乡里人抓老鹰吗?刨一条窄窄的沟,比老鹰的身子还窄,沟里放几只刚出壳不久的小鸡,小鸡叽叽地叫,老鹰眼睛很尖,在天上盘旋,嘿!下面有鸡了,就下来抓。身体不能进去,被卡在沟上,把爪子伸进去,爪子碰不到地,落空了,翅膀在两边‘啪、啪’地拍,就是飞不起来,乡下人就把老鹰抓去了。它为什么飞不起来?因为它‘脚跟不点地’。我们现在识取真心,就是脚跟点地。若不然,也飞不起来,不能起无边妙用了。

 

我们果真能够绵绵密密,相续不休,那就‘得任运矣’。随缘任运,自在逍遥。我们人有烦恼,就在于不得任运,这样那样的要求太多了。要发财、要升官、要儿女有出息……没完没了的要求。但是,你以前没有布施,怎么能发财呢?你以前没有为大众服务,怎么能升官呢?求之不得,就烦恼无穷。若是识取真心,知道一切事物都不可得,便随缘任运,自在逍遥了。要那些东西干什么?慢说得不到,即使能得到,也还是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两手空空生、两手空空死!而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所造的种种业,却跟随著你,赶也赶不去,终究是要报应的。赶快觉醒吧!好好做功夫吧!只有这样,才能任运、自在、逍遥。

 

‘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应知其所起者,皆为本元清净性中之道行。功夫至此,毫无粘滞,妄念皆妙用恒沙之道行。以无念即有念、有念即无念,念而不念、不念而念。’

 

妄念要起,那就任它起,不压制它,这并不是放纵它,放纵是攀缘不息。‘任其起’则毫无攀缘。括弧里引了《圆觉经》的话‘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这句话前面已经讲过了。《圆觉经》是一连讲了四句话:‘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这四句话是粗、细、微细、极微细四步功夫。粗,就是第一句话,‘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在任何时候都不起妄念,不攀缘外境,这是粗粗地讲,是初步用功。细,就是第二步,‘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为什么不息灭呀?前面我们讲过,是为了要起妙用,不能把妄念压死了。但要不跟它跑、不放纵它,这就要掌握好分寸,比较细了。

 

第三步,‘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住妄想境是什么意思啊?就是在这个既不压死、又不放纵的境界当中。其实,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人我众生、花鸟鱼虫等等境界,都是‘妄想境’,都是妄想所蕴积的。不是妄想蕴积,就没有这些人人我我的境界。因为我们不识得真如自性,无明妄动,追取境相,结果动出来这些境相。我们却继续认假作真,妄执妄取,这是多么迷惑啊!因惑而造业,因业而受报,从无六道处动出六道轮回,从无痛苦处动出无边苦海。你可能会说:‘我觉得这些挺真实的,怎么没有觉出这是妄想境啊?’这就微细了。你的心粗,觉不到微细的境界,要作微细的功夫才行。微细的功夫怎么作呀?‘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在既不压死妄想,又不放纵妄想的境界当中,不加了知。为什么不加了知呢?因为一切有相的东西都是妄想境,也都是真心所显现的。妄想境就是真心,真心就是妄想境。若无真心,哪来妄想境呢?就像无水便无波、无镜便无影一样。因此,就不要对这个妄想境分别取舍了,这就是‘不加了知’。

 

第四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我们的心总是处在有与无、真与假等等相对之中,其实,这都是分别心在作怪。什么有无真假等等,统统是戏论。说有是‘增益谤’,它就是这样,你再说个‘有’,分明是‘头上安头’,无端地‘增益’它,那就等于是诽谤它。说无是‘减损谤’,它本来就了不可得,何用减损?你再说个‘无’,岂不是‘减损谤’吗?说即有即无是‘相违谤’——自相矛盾。说非有非无是‘戏论谤’。有、无、即有即无、非有非无,四句全是谤法!真假等相对法,亦复如是——也都是这样。只有证得真如自性,才能离开种种相对。稍一走作,便落有无、真假等相对之中,这就极其微细了。‘不辨真实’,不要去分别这个是真,那个是假了。真就是假,假就是真,即真即假,即假即真,非真非假,非假非真,亦真亦假,亦假亦真。比如我们修净土,如果说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假,那就错误了。若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我们这里也真;若娑婆世界是假,西方极乐世界也假。怎么这样讲呢?因为一切事物都是一真法界所流出,都是真如自性的派生物,都是大圆觉海里的浪花。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归还此法界。’此法界,就是大圆觉海。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土,因为它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和诸大菩萨的净心所感得;我们娑婆世界是秽土,因为它是我等众生著境造业所显现。著境造业也是真心的妙用啊!就真心来讲,全是真的;就影子来讲,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真心的影子啊!识得真心妙体之后,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绝对有把握了。‘心即是土,土即是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所谓‘生净土’其实是生我心中之净土,当然不费吹灰之力,不用来来去去。所以大祖师有言:‘生者决定生,去者实不去。’

 

‘应知其所起者,皆为本元清净性中之道行。’应该知道,我们所起的一切作用,所起的一切念头,所认识的一切事物,都是‘本元清净性’中的‘道行’。本元清净性就是真如自性。道行就是修道的行为,这正是真如自性的妙用啊!应该知道,所起的一切,都是真如自性的妙用。

 

‘功夫至此,毫无粘滞,妄念皆妙用恒沙之道行。’功夫至此,就是功夫到这种地步。什么地步啊?即清醒地了知其所起者,皆为本元清净性中之道行。若功夫至此,就毫无粘滞了。执著于妄心妄境不舍,谓之‘粘’;于无上道停止不前,谓之‘滞’。无粘,就不再住相,不再分别取舍,心里面自然空空荡荡。无粘必然无滞,必然在修行的大道上快速前进。那么,所起的念头便都是‘妙用恒沙之道行’。恒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河中的沙土很细,可以想像恒河中沙粒的数目多到何种程度。佛经里常用‘恒河沙’比喻数量之多。妙用恒沙,意即无穷多的妙用。刚才讲过,道行就是修道的行为。俗云:某某大法师道行很深。是说他修行功底深厚。所以,道行也指修行的功底。到了这一地步,一丝一毫的粘滞都没有了,妄念就成了道行,能起无量无边的妙用。

 

‘以无念即有念、有念即无念,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没有妄念不是很好么?刚才为什么说‘妄念皆妙用恒沙之道行’呢?因为无念就是有念、有念就是无念,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我们在前面讲《圆觉经》里四句话的时候,对于有无、真假等已经分析得够多了,在这里不再对‘无念即有念……不念而念’作过多重覆的解释。相信大家一定能够举一反三,正确理解。简言之:无念即有念,有什么念?有正念,正念就是‘了了分明’。有念即无念,是无邪念,邪念就是‘粘滞’之念。念而不念,就是‘急水上打球子’——‘念念不停留’。不念而念,就是‘妄念灭处清净随得’。对照《圆觉经》的四句话:无念即有念——居一切时不起妄念(有一个‘不起妄念’之念),有念即无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念而不念——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不念而念——于无了知不辨真实(不辨别取舍,即清净正念)。

 

唐朝的庞居士作了个偈子:‘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合家团栾头,共说无生话。’宋朝的杨杰居士,不让先贤,和了一首‘男大须婚,女长须嫁,讨甚闲工夫?更说无生话!’海印信禅师见此两偈,也和了一首:‘我无男婚,也无女嫁,困来便打眠,管甚无生话。’见他三位古人如此,我也和了一首:‘有男就婚,有女就嫁,子子复孙孙,是说无生话。’诸位,从这四首偈子,你能看出一丝一毫的‘粘滞’吗?你如果问:‘四偈读来,主张不同,到底该婚不该婚、该嫁不该嫁呀?’那是你自己粘滞于文词。‘依文解义,三世佛冤!’我等也只好‘将口挂壁’。

 

返回[广州华严寺网-般若文海]首页 | [繁体版]



 
广州华严寺网 Copyrights reserved